小品画中的大学问
◇征稿启事◇
· 名家名作 ·
· 亦城有艺 ·
下一篇4 2020年01月10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品画中的大学问

 

  小品画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组成,也越来越常见于当下各个艺术机构的展览中。与宏篇叙事的大尺幅主题创作不同,册页、扇面是在方寸间凝聚着艺术家的创作。小品画的创作有其特殊难度,也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随着艺术市场的变化,小而精的作品越来越受到追捧。

  今天所说的小品画含义较广,大概尺幅不超过2平尺的可以算作小品。在佛经中,短的文字早期被称为小品,所以小品画的概念与佛教的传入有关。大尺幅作品是一种宏大叙事,而小品画可能是一个主题、一个景物、一个事物或者一个小情节,尺幅相对较小。主题比较明确,风格比较简约。

  宋代之后,元明清时期开始大量出现册页、扇面,尤其是册页,成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组成。文人画家常有雅集,册页形式也体现了多位画家的合作,你画一开,我画一开。现在拍场上很常见上海10位画家,或北京多位画家合作的册页集,大家风格不一,各有各的面貌。现在拍场上还有“镜芯”,是现代产品,应该是在接受西方的装画形式、陈列方式后出现的。

  南宋时期,马远、刘松年,还有一些无名氏画了很多好的小品。元代的赵孟頫偶尔有小品,明代就较多了,吴镇有一些竹子的册页很精彩。沈周、文征明、徐渭、龚贤、八大山人都是册页、手卷高手。这个时候折扇也大量出现。有一些书法名家也爱画一些小品。清末民初出现了一批人物,比如赵之谦、吴昌硕都很厉害。近现代名家中,黄宾虹、齐白石是大画较少、小品较多。黄宾虹的创作大多都是一三尺,这可能也是受制于他们的创作条件和社会需求。陆俨少、潘天寿、李苦禅、陈少梅、陈师曾的小品都很多。20世纪,西方绘画的介入影响到了一些艺术家。比如林风眠,喜欢中幅的斗方创作;而陈子庄几乎都是小作品。这一时期很多画家基本上都以传统为主,兼有西方因素。

  中国画中最难画的就是长卷和册页。长卷难在布局和构图,而传统观点认为,册页难在要一开一个面貌,一开一个风格,至少是一开一个主题。册页创作必须要富于变化,没有生活积累和技术的全面性,在册页绘制上就捉襟见肘了。像陆俨少这样的传统画家就长于画册页,他有全面的、多种风格的笔墨表现技术,也有很好的文学修养、艺术积淀。在某种意义上,艺术家能画多幅册页,可以说是一种炫技了。陆俨少曾经就画过杜甫诗意册百开,早期风格细腻,晚年苍劲浑厚。

  近年来,在市场环境火热的环境下,应酬之作也应运而生,小品画的走俏也与此相关。为了人情,画家需要拿出一张作品送人,信手拈来的小尺幅作品成为普遍现象。伴随着艺术市场热度的退去,人们开始着重关注作品本身精彩与否,越发意识到作品好坏与作品大小并无直接关系。例如黄宾虹的一些精品,就只有一两尺,也受到大家追捧。如何在尺幅之间体现修养和水平也是很考验艺术家的。(胡晓钰/文)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