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020年01月13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编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北京正以惊人的速度豹变。深夜食堂多了,夜经济火了;看病便宜了,出行“绿色”了;办事容易了,开公司快了;高铁多了,双机场时代来了……这些身边的点滴之变勾连过往,亦在氤氲未来。北京商报选取夜经济、科技创新、冬奥会、营商环境、垃圾分类等5个治理切面,折射城市经济结构升级、治理逻辑之变,勾画北京在小康之年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图景。

  新年伊始,《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布。这是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以来,首次将政策上升到法律条例层面。自2018年改革号角吹响至今,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完成了由1.0版向3.0版的政策进阶。

  今年的北京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将落实优化营商环境3.0版改革政策,全面完成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各项任务,推动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就在前一天,即1月11日晚,“一府两院”有关部门现场接受了市人大代表询问和政协委员咨询,北京商报记者从市发改委二级巡视员戴颖处获悉,截至目前,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3.0版改革的204项政策措施已完成近八成。

  立法护航

  企业申办、注销时长变短了,融资渠道变多了,产权保护措施变得更加明晰了……在过去的2019年,改革实现了从“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到“增加企业和群众反映集中的诉求和问题”和“全面对标企业和群众需求,全方位推进营商环境各领域改革”的跨越。

  “《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出台,代表营商改革政策上升为法规制度,改革条例的系统化、规范化、权威性也进一步提升。同时,这意味着市场准入和退出更容易、税费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更容易、企业办事更便捷等营商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

  条例共分为总则、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监管执法、法治保障、附则6章,对企业开办、注销、不动产登记、融资、招投保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关注度高的领域作出明确部署。

  比如,在办理企业开办业务时,政府有关部门应一次性提供市场主体从事一般性经营活动所需的全部证照和票据,办理时限不超过1个工作日,符合条件的应当即时办结。

  涉及融资领域,支持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风险投资等金融创新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实行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的侵权预警、法律服务和司法救济等。

  事实上,此次条例的制定已非我国优化营商环境行动立法的首次尝试。2019年10月,《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这在我国营商环境建设制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标志我国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司法部立法二局副局长张要波说。

  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北京市委、市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在2017-2019年间,先后出台优化营商环境1.0至3.0版系列改革政策。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指出,两年来,北京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性强、影响力大的改革政策,成效明显,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比如,在行政审批、监管执法等方面,仍存在部门职权分散、多头管理、手续复杂、程序繁琐等问题,企业在办事过程中仍有很多不便,需要通过法治手段明确标准要求、规范行政行为。

  盘和林进一步指出,制度落地后,要更好发挥实效,还需在系统化、规范化上多下功夫。要因地制宜,制定明晰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通过有效、具体的指标考核、信息公示来推动政策落实。

  1.0到3.0

  此次条例出台,也是应北京市自2017年以来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不断进阶的刚性需求。2019年,北京就优化营商环境召开市级专题调度会60余次、部门间协调会200余次。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北京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样本城市,以78.2分超部分欧盟国家和经合组织成员国水平。其中,开办企业、获得电力、登记财产、保护中小投资者、执行合同等5个指标进入全球前30名。

  这也侧面印证北京营商环境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的阶段性成果。自2017年7月17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后,北京市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也被提上政府重点工作日程。在此后的2017-2019年间,北京已先后出台优化营商环境1.0至3.0版系列改革政策。

  2018年3月,“9+N”1.0版改革政策落地,以“三精简一透明”为重点,聚焦企业全周期。比如,就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纳税、获得电力、跨境贸易、获得信贷、登记财产等7个领域,推出35项改革政策。在随后的2019年2月,北京再出台“9+N”2.0版改革政策。这一次在对标世行评价指标基础上,结合企业和群众需求,聚焦“简流程、优服务、降成本、强监管”,推出69项改革政策。

  比如,在优化服务方面,北京市发改委主任谈绪祥曾介绍,通过“一次填报、一网提交”,实现网上“一窗办理”,可减少申请人45%的数据填报量,企业开办3天即可完成;通过制定119项“最多跑一次”纳税业务清单和办税指南,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提供材料减少60%以上。

  而3.0版本改革的落地,不论是从涉及领域还是改革措施数量,均是前两版的集合与延伸。在戴颖看来,3.0版全面对标企业和群众需求,全方位推进营商环境各领域改革。

  3.0版改革重点聚焦市场主体反映集中的审批手续多时间长、融资难融资贵、知识产权保护及招投标管理等领域的26项问题,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跨境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招标投标等七大重点领域推出101项改革措施。

  盘和林表示,目前北京优化营商环境已取得诸多成效。未来还需注意避免出现片面追求指标、缺乏指标动态测评的问题,考虑营商环境考评的有效性,并持续关注企业实际受益情况,考虑不同营商主体复杂性和多元化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营商环境动态监测评估机制。

  红利兑现

  改革政策进阶压实到企业,体会尤深。2019年全年,北京市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工作,有效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据统计,减税降费惠及北京160万户单位纳税人、35.6万户个体工商户和1300万自然人纳税人。

  在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华看来,2019年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从16%降为13%,减税力度空前,节约了大量现金流,使公司得以在产品研发方面投入更多。

  精简企业办事流程方面,北京知诚民营企业财税与金融服务促进会会长任壮表示,“以企业申办、注销业务为例,以前要以月为单位来计算时间,少则3个月,多则6个月,很多中小企业嫌麻烦,把许多业务委托给中介公司来办理。而现在所需时间已经缩短到原来的1/10,中介公司也越来越少”。

  据统计,自2019年2月新版“e窗通”平台上线以来,全市95%以上的企业新设通过“e窗通”平台办理。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方葆青表示,已有12余万户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

  解决了企业注册难题,帮助完成融资,实现正常运转就是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的当务之急。据悉,截至2019年10月30日,北京市共有148家金融机构完成四类动产抵押登记673笔,达成融资290亿元,帮助436家民营和小微企业实现融资金额260亿元,占比约九成。

  此外,金融服务“可视”“可比”的全国首家小微企业“续贷中心”也已于2019年8月落户北京。符合条件的企业只要在原贷款到期1个月前提交续贷申请材料,10个工作日内就能完成审批。

  “比如公司有笔300万元的银行贷款到期,按照以前的流程,企业需把钱还给银行,重新准备资料,再走一遍贷款流程,过程需2个月。现在公司仅需提供基本经营情况,续贷耗时最多2周。”北京橙果岭广告有限责任公司法人高国庆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续贷中心完成了330多笔业务,金额达到21.75亿元,对小微企业来讲,节省了成本5600万元。降低企业成本,同时也降低了金融机构的风险。

  据戴颖透露,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今年年内,位于六里桥的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将在此前海淀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设立续贷服务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然而,融资政策尚无法做到“雨露均沾”也是当下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难点之一。相较于民营企业,融资政策依然存在向国有或外资企业倾斜等问题。

  对此,盘和林认为,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并非我国特有现象,而是一个长期性、世界性难题。“民营企业相对来说规模较小,在经营管理方式和理念上存在落后问题,自身竞争力不足使其相对面临着较大的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

  “由于民企尤其是中小民企的运营风险难以量化,与政府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政府实施普惠性帮扶难度较大。”91科技集团副总裁刘洋建议,若能进一步畅通民企和政府部门间的信息沟通渠道,方便政府对企业有效开展产业引导,帮其搭建造血筋络;同时,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降低沟通、管理成本,或能缓解部分民企融资难题。

  下一步,戴颖表示,重点将“1+4”作为今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的重点。其中,“1”代表以营商环境法治化为主线;“4”代表四项制度,其中包括,以告知承诺为基础的审批制度、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制度、以标准化为基础的政务服务制度和以区块链为基础的信息共享制度。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刘瀚琳

  · 声音 ·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 庞超然

  北京是世行开展营商环境评价的重点城市,同时也是国内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改革至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要看到在改革过程中,不同环节改革对不同企业的影响并不完全一致。

  比如,对中小企业而言,受制于自身能力和实力水平,它们在审批制度便利化、单一窗口建设等改革中获得感最强;对高新技术和双创企业,它们对于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知识产权融资措施等方面改革最为关心;而对开展贸易、制造等领域企业而言,现金流一般都比较紧张,而北京市建立的企业续贷受理中心,为其获得持续性融资提供了支持。

  考虑到部分改革事项涉及面广、触及利益深、推进难度大,近期,北京市又发布了《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征求意见稿,为北京市政府推动营商环境改革提供法律授权和保障,也有助于增强改革措施的权威性和实效性,进而增强市场主体信心。

  关于下一步,建议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可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发力——

  比如,注重政策效果评估,重视企业和群众的反馈。建议通过量化评估的方式,测算政策措施的实际经济效果,为下一步精准施策提供参考和支撑;其次,在工作过程中,逐步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更符合国情的评价指标体系,使其更具代表性和说服力,为考量营商环境改善程度提供标尺。

  此外,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促进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各类政府事项办理的便利度,并不是简单地一放了之,而是要坚持“放管服”结合,既要提升办理的方便程度,也要充分掌握相关情况,形成有效数据信息,促进政府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管理方向转变。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