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南箭”卡位“网”中央
太空资源争夺战悄然开打
什么是“南箭北星”
“火箭街”成卫星互联网产业助推器
什么是卫星互联网
亦庄机遇为航天企业按下“加速键”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06月16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太空资源争夺战悄然开打

 

  4月23日,SpaceX成功用一枚火箭送了60颗卫星上太空,迅速使其在太空的卫星数量达到了422颗,超越了任何国家和卫星公司,成为世界上拥有卫星最多的组织。按照SpaceX最新披露的计划,最终目标是在十年内发射总数多达42000颗卫星,编织成一个无缝的太空互联网。

  一个多月后,美国SpaceX载人龙飞船发射成功,乘“猎鹰9号”火箭飞往国际空间站,实现了人类航天史上首次商业载人发射。SpaceX再一次以壮举“闯入”人们的视线。

  就在龙飞船升空的3天前,国内赛迪顾问物联网产业研究中心与新浪5G联合发布《“新基建”之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白皮书》,卫星互联网在我国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融入遥感工程、导航工程,成为我国天地一体化信息系统的主要一环。

  什么是卫星互联网?北京千域空天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蓝天翼说,通俗来讲,就是通过卫星平台的通讯载荷,把基站搬到太空,地面站向卫星发射信号,接收后,卫星再把信号投射到地面终端,由此形成的三位一体的通讯网络。目前来看,卫星互联网至少有两大好处,首先是通过星座组网的方式,实现全球网络覆盖,网络信号弱和覆盖差的现象将有极大程度地提升。此外,让网络基础建设和投入大幅度降低。

  截至目前,中国星座计划中组网数量在30颗以上的低轨卫星项目已达10个,项目规划总卫星发射数量达到1900颗。预计到2029年,地球近地轨道将部署总计约57000颗低轨卫星,而低轨道轨位可用空间将所剩无几。空间轨道作为能够满足通信卫星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已经成为各国卫星企业争相抢占的重点资源。

  当前,国内外卫星互联网已纷纷展开部署,一场围绕卫星发射“通行证”的太空资源争夺战正在悄然展开。国内外都看中的卫星互联网这块饼,市场前景到底如何?

  如《白皮书》中所说,地球上超过70%的地理空间、涉及30亿人口未能实现互联网覆盖,这才是卫星互联网瞄准的市场,除了偏远地区的网络覆盖外,海洋作业及科考、航空等,都是卫星互联网的重点应用领域。如政府通信与应急响应体系、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地面车辆交通互联等领域,包括机载应用、船舶运输、农业、渔业、林业和水利等,都是卫星互联网可以聚焦的细分场景。

  按照北京大数据研究院智慧城市实验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王鹏的预测,仅为地广人稀的地区、航空器、远洋船只、科考探险等场景提供价格可负担的通话和宽带接入服务一项,每年的市场规模就在300亿美元以上,收益足以覆盖投入的成本。

  这么大的“蛋糕”,经开区的商业航天企业凭借技术实力完全可以分得一杯羹。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