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工作法编织防疫“保障网”
2020年06月23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线工作法编织防疫“保障网”
尽一切努力将防疫关口前移
 

  集中检测点贴1800个一米线点位,工地食堂确保工人“舌尖上的安全”,产业公寓严守疫情防控“第一道关”……自北京疫情防控等级上调至二级以来,经开区上下拧成一股绳,全力迎战疫情防控这场“大考”。

  “大家拉开距离,注意密度。”“上午检测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6月21日,在经开区亦创园临时集中核酸检测点内,社会事业局的工作人员刘国建一边帮着维护秩序,一边询问检测机构有没有遇到难题。室外近40℃的高温,让他脸上挂满绿豆大的汗珠。像这样身在一线、心入一线、情系一线的做法,是经开区正在推行的“一线工作法”,在特殊时期为防疫工作编织起的一张贴心“保障网”。

  对于这段时间工作中的辛苦和劳累,社会事业局体卫健康处的王娜感触颇深。北京此次的疫情新变化让经开区全区迅速拉回“战时状态”,医疗卫生作为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经开区社会事业局第一时间吹响全员停休集结号,统筹区内检测机构资源,按相关要求迅速对5月30日之后去过重点区域的人员及区内餐饮、快递等六大类人员开展核酸检测。

  面对人数众多的待检者,宽敞、通风性良好的室外空间尤为重要。接到检测工作任务后,王娜立即协调、联络区内资源,迅速为区内的集中检测点选址。确认好后,她和姚健等几位同事马不停蹄地赶往现场,搬桌子、划设一米线,和中心工作人员一起花费4小时左右布置场地。一周后,同样紧张的工作场景再次上演,中午12点左右开完部署会后,她和同事再次临危受命前往另一处设为集中检测点的现场,与时间赛跑,用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布置场地,保证当天下午的检测工作如期开展。再次停休后的这段日子,王娜每天常常是晚上8、9点钟才回到家,有时候深夜12点才到家,家里的两个孩子已好多天没能跟她好好说上话、撒过娇,她也变得比之前更瘦了些。

  辛苦的不只是她,局里的其他同事亦是如此。姚健为完成报表工作,晚上回到家还在统计数据;刘国建则参与辖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会直至凌晨1点多。了解到支援区内集中检测点的机构面临人手不足的困境,刘国建、陈超等局里多位工作人员又穿戴好防护服、护目镜,和大家一起头顶烈日在室外开展工作,一干就是一天。与此同时,为帮检测人员减负,社会事业局又协调区内医院医护人员支援采样工作,并迅速为大家协调餐饮供应、休息场地等问题,为大家当好“勤务兵”。集中检测点偌大的室外露天区域内,随处可见保障组工作人员忙前忙后奔波的身影。连续好几天在近40℃的高温天气下连续工作。这让办公室里女同志的芦荟冻膜一时间变成“抢手货”。

  在集中检测点采样工作有序推进的同时,区内检测机构也正加足马力为社会公众提供检测服务。但公众如泉涌般的旺盛检测需求和检测机构自身人员、防护物资的缺乏却让大家犯了难。关键时刻,社会事业局深入一线到各点巡查、主动问需的服务行动帮大家驱散了愁绪。针对同事从“前线”带回的难题,王娜当天就与经开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其他小组联动,打了一下午电话多方寻找渠道、资源,第二天就安排100多名保安力量投入到各检测点现场的秩序维护工作中。同时出现在各检测点的还有一顶顶蓝色的遮阳帐篷和120救护车,改善了检测采样和等候环境,并随时为人员突发身体不适状况保驾护航。此外,为保障检测机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社会事业局还为各检测机构分别提供了防护服。

  区内学校、幼儿园的防疫工作也得到了贴心帮扶。自今年初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后,经开区社会事业局教育事业处负责人齐亚丽和同事们就一直奋战在一线,打不完的各校教职工、学生信息摸排电话,开不完的区内园、所疫情防控工作会,已经成为大家的工作常态。冒着大雪、大风、酷暑天气,大家还多次前往区内各学校、幼儿园,与负责人面对面对接各自防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应对此次全市的疫情新变化,社会事业局又立即安排对各校、园所食堂职工开展核酸检测采样,及时排查潜在风险。“是经开区的服务,让我们对学校的防疫工作更有底气。”人大附中经开区学校的负责人感慨地说。

  类似的工作场景还有很多。记者了解到,疫情期间,“带着责任下去、解决问题回来”已成为经开区社会事业局工作人员的新常态,通过身在一线、心入一线、情系一线,把办公地点落在一线,协调会场放在一线,坚持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动、形象在一线树立,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使政务服务和疫情防控这张“保障网”不仅张弛有度更充满温度。

  融媒体中心记者 于晓玲

  分时段入场  集中检测点秩序井然

  近日,北京的应急响应级别由三级升至二级,面对严峻的抗疫形势,北京经开区快速反应,建立集中核酸检测点,全面落实防疫措施,严防死守疫情发生。

  6月21日早7点,经开区各职能局的工作人员提早赶到经开区的集中检测点进行布置,准备迎接当天第一批进入集中点检测的企业职工。今天,来自经开区的215家企业保安员、保洁员、班车司机等后勤保障人员以及区内部分企业员工,共计4489人将在这里进行核酸检测。

  “停车场在哪里?怎么过去?”在集中检测点的入口处,一名前来做检测的企业职工询问着入口处的保安,在保安的指引下,车辆迅速离开入口处,现场除了入口处的保安在维持秩序外,公安、交警的加入,更是保证了周边道路的畅通。

  “从这边入场,保持一米距离。”9点整,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前来参加检测的企业职工正有序排队入场。

  “从昨天晚上开始,我们就对企业职工入场检测沿线做了明确的标识,张贴了箭头贴24个,一米线圆点站位贴1800个,保障了每一位检测的人员都能做到一米的间隔。”经开区工委宣传文化部的工作人员介绍道。

  “通过对场地的踩点,我们做了研究,制定了工作预案和应急保障措施,时间安排上,经过测算,以半小时为一个时间段,安排500人左右入场检测,同时通知相应的企业,准时准点前往检测点检测,从而避免出现大量人员聚集情况的发生,保证检测点现场和周边秩序井然。”经开区营商合作局的工作人员介绍道。

  记者注意到,通道沿途医护人员依次核对检测人员信息、在检测表格上贴标签、贴试管标签、分散在9个检测棚进行咽拭子检测,整个过程约3分钟,检测人员全程与被检测者保持1米安全距离,检测区域内有工作人员不间断进行消毒液喷洒,秩序井然。

  “我们现场准备了仁丹、清凉油、风油精等防暑降温物品,防止现场中暑情况的发生,对采集人员实行半天一换班,如果检测量大每隔一段时间轮休一会儿,保证医护人员的精力和体力。” 社会事业局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除此之外,现场还配备了一辆救护车和3名医疗人员,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据了解,疫情发生以来,北京经开区组织专班,从区内同仁医院、国家康复医院、爱育华复产医院等医疗机构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强大的核酸检测采样队伍,快速满足亦庄各大企业检测需求。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北京经开区将进一步优化资源力量和采、运、检流程,提高效率,落实落细各项工作要求,坚决阻断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四步走、三到位”  公寓拧紧防控“安全阀”

  “永康公寓入驻企业84家,在住人员约5700人,人员流动性较大,防控措施如果落实不到位,后果将不堪设想。”永康公寓项目经理赵劲松一边核查信息一边说道。针对防控工作的紧迫性、维护安全的重要性,永康公寓标准不降、意识不松,通过疫情防控“四步走”,做深、做细、做实各项防疫措施。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结合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势,永康公寓立即组织工作人员检查调试出入口测温设备,进行24小时值守排查和测温登记,并安排专人实施全天候不间断巡逻。

  “第一时间联系入驻企业和我们一起排查信息,务必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企业多、人流聚集等实际情况,在全面恢复二级管控以后,永康公寓对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除入住企业员工,其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为疫情防控筑牢安全“防火墙”。

  与此同时,永康公寓充分运用微信、广播、电话等多种渠道传达防疫精神。“外出一定要戴口罩、少聚集,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这是永康公寓的一位楼长发在微信群里的一句话。永康公寓继续充分发挥“楼长”的重要作用、实行“双楼长”负责制。

  “马上到岗到位!”根据北京市疫情形势,青年公寓也立即全面恢复二级管控,形成“响应、摸排、宣传”三到位,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拧好防疫“安全阀”。针对园区入住人员多的特点,博大兴博润置业联合党支部党员干部第一时间下沉一线,夯实主体责任。

  “保持一米距离,不要堂食就餐。”这是青年公寓员工食堂的标语。为了减少疫情传播的风险,青年公寓在第一时间张贴宣传海报、悬挂宣传条幅、加大宣传力度,要求全体入住人员时刻保持个人防护意识,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做到勤洗手、常通风,不扎堆、不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接下来,青年公寓将继续坚持防疫“三到位”,把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做实、做细、做精,全力以赴严防疫情反弹,为集团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贡献应有力量。

  滴水未进  志愿蓝点亮战“疫”防线

  6月20日,按照经开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经开区对商务金融领域开展核酸检测专场。“为保障检测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商务金融局60名干部积极投入到志愿服务之中,其中也不乏大量青年人的身影。”经开区商务金融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在现场看到,身着蓝马甲的志愿者们在前期各项任务安排和现场培训的基础上,根据现场需求形成指挥组、金融银行调度组、商超调度组、快递行业调度组、秩序维护组等,有力地维护了现场秩序,保障了检测工作的高效进行。

  从早8点开始,青年志愿者们克服困难、强化担当、连续工作。面对北京室外34℃的高温,许多志愿者为提高工作效率,连续多个小时不喝水、不上卫生间,保障受检测人员快速通过核酸检测咽拭子采集,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截至晚上6点,服务受检测人员近5000名。

  “这次疫情来得较突然,身为商务金融局的一员,在6月20日组织的核酸检测中,我所在的位置是会场的入口处,负责维持入口秩序。”志愿者刘硕告诉记者,从早上8点到岗开始他引导了将近5000人,喊得最多的话就是:“戴好口罩,保持一米距离!”一天下来,衣服上面全都是汗碱,露在外面的皮肤也被晒伤,通红通红的,嗓子也哑了。

  而另一名志愿者毕秀丽则是负责维护现场人员秩序。“早上8点,我们就来到了现场,作为青年志愿者,我被分配到秩序维护组,主要职责就是提示他们提前拿出身份证,以保证检测速度,并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离,严防交叉感染。”

  天气很热,防护手套一会儿就浸满了汗水,脸上也有了口罩压过的痕迹。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志愿者们10个小时的时间一直站立在自己的“阵地”上。“虽然很累,但看着被检测人员有序检测,光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他们说。

  “广大青年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践行庄严承诺,用辛劳汗水展现责任担当,为守护经开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贡献着青春力量。”经开区团工委有关负责人说。

  舌尖上的安全  工地食堂迎防疫“大考”

  全区工地人员近2万人,疫情之下、高温天气,如何让建筑工人吃得安全、吃得放心?这成为北京经开区建筑业工地防疫工作的一道“必考题”。经开区开发建设局的干部们案头上、检查中天天摆放着这样的问题。厨师的体温计携带了吗?食材采购是不是正规渠道?有没有留存记录?

  6月18日,记者跟随开发建设局的工作人员,来到亦庄水厂、公安部智能安保卡生产基地两个项目,看到了建筑工地确保建筑工人“舌尖上的安全”的担当和作为。

  “吃饭吃出高考的感觉。”在市政集团二处亦庄水厂项目部,为保障项目员工安全就餐,项目部安排专人对每一位进入食堂的员工进行体温测量,食堂内,每个员工戴着口罩,间隔一米,有序取餐。原本一张餐桌相向可坐4人。如今公司规定,一张餐桌只能坐1人,尽量拉开相互距离。可容纳近百人同时就餐的食堂,松松散散坐了二三十人。摘下口罩吃饭,吃完饭马上戴上口罩。

  在中建三局智能安保产业基地项目部的农民工食堂,记者看到墙上显著位置张贴着《疫情期间食堂管理规定》《食堂工作流程》,对食堂日常的消毒、通风等管理工作做了规范,对食材采购、存储、清洗、烹饪、取餐、就餐各个环节做了规定。其中规定食堂人员要每日定时测温记录、务必穿工作服戴口罩、在人员用餐前对餐厅进行全方位消毒、用餐后对人员使用过的餐具进行高温消毒,确保项目人员用餐安全。

  为避免人员扎堆,食堂还在地上标识了一米线,采取错峰就餐的方式,对于不能前往食堂打饭的项目人员,项目方安排了食堂工作人员将饭菜“送货上门”,并且亲自分发“货物”。

  该项目的负责人季鹏飞介绍,“目前,防疫和生产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项目部还开展了防疫知识讲座,加强员工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的了解”。此外,随着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进入非常时期。经开区开发建设局发出了关于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的工作通知,对建设工地食堂疫情期间的管理开展了持续检查,对食材采购记录、存储和加工、就餐环节持续重点关注。

  无盲区无漏洞  八镇花式加固战“疫”防线

  为了社区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亦庄新城瀛海镇进一步组织开展社区核酸检测工作,做到“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瀛海镇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根据社区面积、人口规模、场地大小等实际情况,从6月20日开始,统筹安排18个社区核酸检测时间。协调瀛海医院及时扩展核酸检测能力,确保形成60个小组同时采样能力,争取每日核酸检测2万份以上。6月20日已完成兴悦家园、鹿海园五里核酸检测,南海家园一里、南海家园五里和瀛海朗苑正在进行中。

  同时,亦庄新城瀛海镇发动了18个社区临时党支部统筹调度区直干部、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近2000人,调动党员、志愿者1000余人开展核酸检测通知行动。通过楼门口张贴通知、业主群通告、广场大屏幕滚动播放核酸检测时间安排、入户和电话通知等渠道,确保传达到每户每人,让居民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检测。

  与疫情赛跑、与病毒对决。亦庄新城采育镇也紧急动员,落实“四方责任”。为了落实到位,采育镇从各职能部门到各村(社区)、各户已铺开了一张横向无边、纵向到底的立体防控网络。

  村和社区作为战“疫”主战场,各防控卡口采取“5+2”“白+黑”24小时倒班机制,对出入人员及车辆严格落实“四件套”(测温、查证、验码、登记)等措施,确保不漏一人、不漏一车。下沉干部和包村干部主动“参战”,联合志愿者、党员等多方力量,充分发挥“扫描仪”和“探照灯”的作用。

  各村成立“居家隔离服务队”,除了在管控人员房屋门口张贴防疫提示和安装智慧门磁,还坚持对其每日两次体温监测,通过不定时联系,动态掌握身体状况和生活必需品需求,进一步提供“代买”服务,用“不见面”的方式让隔离人员从心里感受到“大家庭”的温度,确保全方位做好对居家隔离人员的管控和服务。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泉 张天宇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