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业覆盖率年内将超六成
基层治理 物管“绣花”
二季度工业复苏 新兴产业逆势增长成亮点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07月24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基层治理 物管“绣花”

肖涌刚
 

  7月23日,北京市发布《关于加强北京市物业管理工作提升物业服务水平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瞄准完善物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精细化管理,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划定了未来三年的行动路线图。

  城市精细化治理越来越向基层倾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社区这一基础生活单元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这其中,物业管理服务扮演着重要角色。进出管理、卫生清扫、电梯等设施运行、社区绿化、快递收发……小事虽然繁琐,但桩桩件件关系到居民的幸福指数。

  推动社区物业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5月生效的《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已经搭好了四梁八柱,而行动计划更像是一枚绣花针,穿针引线捋顺“关键小事”,让制度设计在社区落地生根。

  如何实现治理目标?三个治理逻辑贯穿其中,一是党建引领,二是基层自治,三是市场机制。

  “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权责不清,组织架构待完善,是社区治理的老大难。党建引领,在于利用组织优势,搭建协同平台,明确各级职责。重点在于“引”,而不在于“管”。通过组织、协调、指导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等机构的组建和覆盖,能够实现多方力量协同。

  其次,解铃还需系铃人。在多方力量之中,最关键的是社区居民自身。北京立法中新设“物业管理委员会”这一机构,目的也在于此。物业管理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依法有序推进权力下放、力量下沉,创新社区自治的实现平台和载体,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放到社区,才能更好地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当下,越来越多的“物业管理委员会”在北京各街乡社区落地。不过,新组建的机构怎么运转、怎样真正发挥作用,还要“摸着石头过河”。

  政府不能唱“独角戏”,自治组织要探索新路子。而在所有的资源配置方式中,市场机制最有效率。物业公司是基层治理不容忽视的存在。长期以来,物业管理行业服务差异很大,物业合同五花八门,条款不清、责任不明,标准不一。一团乱麻,亟待有章可循。

  因而,促进物业服务市场健康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公开透明、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市场机制,推动物业服务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其中,既包括对优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的激励机制,也包括物业服务企业选聘和退出管理。

  反之对市场而言,摆脱无序竞争,也是行业走向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市场格局正在重构,消费偏好正在重塑。“这是资本和行业企业意识觉醒的时代,物管行业的广度、深度都没有边界,短期内看不到天花板。”

  北京的精细化治理实践无独有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期待每一个社会单元的活力,充分爆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