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城村落纪实——柴家务村草把灯
荷香盛满园 听荷绿正浓
血染的“抗战日记”
八一颂歌
乘风破浪的抗洪战士
三代人的军营梦
下一篇4 2020年07月29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亦城村落纪实——柴家务村草把灯

翟万增
 

  解放前的马驹桥镇柴家务村(人们口头上叫“柴府”)不知是什么年代,每隔一两年或年景丰收太平盛世的年头,便于正月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灯节时,举办草把灯盛会(其真正的名字应该是“九曲黄河灯”,人们习惯称其为“草把灯”,是因为所用材料多为柴草等), 在村外的南口,约三四亩地的空地上,人们用秫秸、竹竿、木棒、谷草等为材料,遵照祖上留下来的图样,编扎成花篱笆,埋植地上,这样就形成弯弯曲曲、左拐右折、循环往复的通道,俨然就是一座迷宫,所以人们又称草把灯为“迷魂阵”,草把灯一个进口,一个出口,并排在一起,用彩绸、花布、灯笼、流苏等饰物扎结成龙头、龙尾式样,煞是好看,在进、出口及整个阵内悬挂各种彩灯,尤其是进口的龙头部位,高低上下、内外参差、大小不等、色彩各异,形成灯山一样。是时,明月皎洁、灯光辉煌、锣鼓喧天、鞭炮阵阵。人们从进口处进去,顺着通道左盘右旋,要走上三四里路的远近才能到达出口,极富情趣,煞是好玩。

  黄发垂髻,游者甚众,不但村内各户举家携游,十里八里村庄的人,前来游者,亦颇为众。为了防范未然,以备万一,尤以防火为重。届时,要请当时的马桥区镇官警前来帮助维持秩序。有的孩童走进去以后,很长时间走不出来,急得呼爹唤娘,嚎啕哭叫。负责维持秩序者,只好将其领出,竟有的孩子长时间走不出来,尿屎横流,衣裤尽脏,令人哭笑不得。更有顽童劣孩,或扒坏篱笆乱钻,或偷摘阵内灯笼,使阵内片片变得昏暗更增加了其他儿童的恐惧、急躁,往前跑,找不到出口,又往回跑,给蹲守人增加了不少麻烦,虽是混乱,却别有风趣。

  由于草把灯工程浩繁,费时费工,耗资较巨,对于一个小穷柴府来说,即使两三年举办一次,也实感不堪重负。又因时值20世纪20年代直奉军阀混战,战火殃及海子里头,马驹桥及其附近一带,挖战壕修工事,枪炮震天。老百姓惶惶不可终日,大大地打乱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宁静生活。便于1930年前后把招惹八庄九村观众的草把灯盛会停办了。

  柴府村南,有个地主家建的庄园,叫宝合庄,扎结草把灯所用秫秸等物全是由宝合庄那里拉的。据说需用数量很大,要用几十辆马车之多。

  草把灯的形式布局有图纸,早年由村民高连登、任二结巴氏保管,年已久,人已逝,图纸早已失存。

  作者:

  翟万增,通州区学习与文史资料委员会特邀委员;由他收集并整理的翟青山创始的“单琴大鼓”经过市级、区级专家论证,成功地被评为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