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平衡术:驰援中小微,绸缪不良率
2020年08月05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银行平衡术:驰援中小微,绸缪不良率

 

  疫情席卷全球,中国亦不能独善其身,国内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承压日甚一日。为了帮助中小微企业尽快走出经营困境,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商业银行作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主力军,从降低利率、创新金融产品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不过,在履行社会责任及担当的同时,银行业也要把控信贷投放与风险的平衡。

  贷款利率一降再降

  疫情发生以来,中小微企业受到较大冲击,一边是暂停营业、收入减少,一边是工资、租金等开支照常支付,对于资金的渴求极为迫切。为此,作为资金供给渠道的商业银行,第一时间出台相关措施助力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从1月开始,商业银行就相继出台了支持疫情防控相关举措,包括延期还款、减免逾期利息、不抽贷断贷、贷款优惠等。比如,疫情初期,包括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渤海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曾明确表示,对湖北省小微企业在现行基础上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

  地方中小银行也参与利率下调行动。例如,长沙银行明确2020年全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0.5个百分点的目标;北京银行及时摸排客户情况,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需求,通过续贷、延期、下调贷款利率等方式纾困。

  从更为直观的数字上看,多家银行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在4%附近。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此前表示,一季度,五家大型银行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4%,在2019年基础上进一步下降0.3个百分点。北京商报记者从中国银行业协会官微文章中查询发现,徽商银行普惠小微企业复工复产贷款的投放利率低至3.85%;乐山市商业银行支持文旅企业复产复工的“文旅贷”利率低至4.55%等。

  对于央行白名单内的疫情防控重点企业,贷款利率优惠至更低。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官微近日消息,工商银行对于人民银行再贷款名单内的国家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利率最低为1.65%;建设银行确保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的贷款利率低于1.6%;交通银行对央行重点保障名单内的企业,均按照LPR至少下浮100BP优惠利率精准投放。另外,宁波银行此前表示,对疫情防控相关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在财政贴息后,这些企业平均实际融资成本不到1.35%。

  一位国有银行从业人士此前对记者表示,疫情发生后,粮油需求快速增加,例如,该行地区一家从事粮油贸易的小微企业出现资金紧缺。该行了解企业的情况和资金需求后,向其发放了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这笔贷款是纯信用贷款,分批次发放,我行发放时的贷款利率为3.05%。由于该企业进入央行再贷款白名单,有国家补贴,在拿到国家贴息之后,最终的利率为1.5%,这个利率已经很低了。”

  在一系列措施下,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有所下降。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近日表示,截至5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是12.9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5.4%,增速高于人民币各项贷款的增速12.2个百分点。5月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的平均利率比上年末下降了0.65个百分点。

  创新金融产品纾困

  除了降低贷款利率外,商业银行也注重金融产品的创新。一直以来,中小微企业普遍缺乏银行认可的抵押物遭遇融资难的问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银行更深层次地探索开发信用贷款产品,根据企业的信用记录、财务状况、市场竞争能力等情况创新贷款形式。

  比如,工商银行针对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资金难题,推出了线上信用贷款“用工贷”,是基于小微企业的代发工资、结算流水、金融资产等数据开发的产品,全流程通过手机银行完成,实现了“一次都不跑”,信用贷款额度最高可至1000万元。建设银行陆续推出“小微快贷”系列产品,邮储银行上线“小微易贷”,无须抵押担保,重点关注企业的纳税情况、征信情况、与银行的合作情况等。

  商业银行还根据企业的真实情况及金融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融资方案。例如,中信银行推出了全线上化“物流e贷”,满足防疫物资运输任务的物流行业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华夏银行推出了“复工贷”和“放薪贷”等专项产品,为企业采购原材料、支付房租、发放工资等提供资金支持。中小银行方面,北京银行推出“京诚贷”,重点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企业。

  为了让企业尽快获得信贷资金,商业银行积极发挥线上数字化优势。多家银行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审批速度;简化操作手续,尽快完成资金的发放。据了解,在启动特事特办后,多家银行能够在一天时间内完成专项贷款的审批、面签、发放工作,最短可达2个小时。

  此外,银行还充分对接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小程序等渠道,提供丰富的非接触服务场景,让客户在疫情期间足不出户就可享受一站式便捷服务。

  1.5万亿元大让利

  众所周知,小微企业贡献了超过60%的GDP、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等,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义重大。在疫情影响下,如何为市场主体减负,稳住经济基本盘成为今年的头等大事。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支持等方面同时发力,共同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

  从政策导向上,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定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要先解决信贷资源“有没有”的问题,因为有充足的资金才能缓解企业的经营性困难。从货币政策的角度,央行已经推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支持措施,引导贷款投放,包括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出台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等。

  另一方面,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化解“贵不贵”的难题。为此,监管引导金融系统让利。6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进一步通过引导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下行、发放优惠利率贷款等一系列政策,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隔日,央行行长易纲就指出了金融部门的三种让利方式:一是通过降低利率让利。二是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推动让利。三是银行减少收费让利。预计金融系统通过以上三方面今年全年向企业让利1.5万亿元。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