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视:用AI为城市“测温”
2020年08月07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旷视:用AI为城市“测温”

  旷视AI测温用于北京地铁防疫一线
 

  北京向来是互联网企业聚集地,因为看中这里的人才、资金、应用场景,成立近十年,旷视搬家五六次,从3人成长到3000人团队,但从没有离开过北京,甚至没有离开过五道口。

  从名不见经传,到阿里创始人马云“安利”的刷脸支付供应商,再到视觉人工智能四小龙,土生土长的北京科技公司旷视,已成长为承担国家新一代图像感知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的领军企业。

  2020年,AI测温让旷视在抗疫一线找到了AI与城市治理结合的无限可能。从更长远看,AI与民众生活融合的路径将越来越多样,在这波浪潮中,旷视是北京小康之治的参与者、推动者,也是受益者。

  · 创业最佳土壤 ·

  旷视成立的时代,科技企业都在抢移动互联网“船票”,人脸识别、智慧交通等AI项目看不见也摸不着。毕业于清华的印奇、唐文斌、杨沐将未来押宝在AI身上,三人创立了旷视。此后旷视从北京辐射向全国、全球,将AI技术从手机识别延伸到城市治理、楼宇园区、智慧仓储、消费电子等诸多领域。

  在回答旷视为什么扎根北京时,旷视CTO唐文斌向北京商报记者直言,“作为一家技术公司,旷视必须有最好的技术人才,必须团结最优秀的人,我们要不断地去创新、发展,探寻不同的应用场景。人才、资金、应用场景都是北京可以带给旷视的。如果把一家创业公司比作成一粒种子,北京就是最佳的土壤”。

  旷视总裁付英波进一步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这块土壤不单单包含政策,也包含政策带来的人力、智力、高校和平台资源,“北京集聚了中国最优秀的人才,中关村更是中国顶级高校的聚集地,这是科技企业创新创业的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人才聚集的基础上,北京市也给予了非常多的政策来支持创业创新,给了大家一个好的创业环境,还有很多投资人和资本也在北京,这在旷视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北京出台了多项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2017年9月,《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工智能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发布;同年12月,《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的指导意见》发布;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北京成立国内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根据2019年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数据,北京有40所高校培养与AI直接相关的大学生,在校生41169人,相关教师8501人。

  汇桔网和胡润百富携手合作发布的《2019中国AI产业知识产权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中国AI企业IP竞争力前100名中,有55家在北京,可见北京对AI企业的吸引力。

  在科技部2019年公布的十大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中,京东、旷视、360、好未来、小米、明略科技都是北京企业,占比60%。

  · 首都样本输出 ·

  旷视擅长的计算机视觉是落地最成熟的AI技术之一,应用场景广泛:安防(人脸识别)、医疗(影像诊断)、移动互联网(视频监管)等。

  在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看来,任何企业想规模化普惠大众,就必须顺势而为,抓住时代机遇,为城市、产业、民众提供新动能。

  作为旷视的大本营,北京无论从AI算法还是AI应用落地上,始终给予支持。

  AI的核心在于数据支持,AI的实现需要通过从海量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为深度学习AI算法提供坚实的素材基础。

  北京拥有大量具有竞争优势的大数据企业,在工信部公布的“2019中国大数据企业50强”榜单中,北京企业占据了22家,全国排名第一。良好的大数据产业背景,为北京的AI产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支持。北京还加快了大数据相关立法进程,逐步通过公共数据开放加速北京AI企业发展。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的《关于通过公共数据开放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工作方案》规划通过公共数据开放,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2019-2022年三个阶段目标:首先通过立法为公共数据提供制度保障,分领域逐步扩大数据供给;2020-2021年,以冬残奥会、城市副中心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应用,实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融合创新;2022年,基本形成管理制度完备、工作机制完善、技术支撑系统完整、生态体系健全的公共数据开放工作体系,实现政务数据、公共事业单位数据等多源数据协同应用。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