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城村落史话——清代地图上的虎城
当年看夺冠
没有回不去的家乡
北京智飞绿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三期EV71灭活疫苗原液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众参与公示
下一篇4 2020年10月14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亦城村落史话——清代地图上的虎城

张友才
 

  在南海子晾鹰台西北侧二里许,历史上曾建有一处“虎城”。说是虎城,其实就是圈养老虎的虎圈。南海子为什么要设有虎城呢?这要从康熙皇帝的一次北巡说起。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康熙皇帝北巡黑龙江沙俄的边境地区。时任黑龙江将军的萨布索为取悦康熙皇帝,举行了一次“殪虎”活动。即由四十名勇士在康熙皇帝的注视下,将一只刚从铁笼中放出的斑斓猛虎团团围住,手持特制长枪,与发狂的猛虎进行搏斗,最后将猛虎刺死。

  康熙皇帝看到后兴奋异常。黑龙江将军就乘机把这四十名勇士献给了他,康熙皇帝非常高兴地收下了这份“厚礼”, 并把他们编入上三旗,充入禁卫军。从此,清代禁卫军中多了一支特种部队——虎枪营。

  为何称为虎枪营?原来是以他们使用的特殊武器“虎枪”来命名的。虎枪与其他长枪相比,枪杆更长、更粗。虎枪的枪头也与其他长枪不同,枪刃为圭形,刃中起棱,枪头与枪杆相套的铁管特长。最特别的是,在枪刃处左右各有一段鹿角,下面垂下两根长长的皮条。这些都是用于刺杀猛兽而特别设计的。枪锋锐利,即便兽皮韧厚也能刺穿;枪杆套长,是防止刺中时被兽咬断木杆;枪头刃中起棱,刺入兽体内可割断筋脉;而刃处鹿角棒用皮条勒紧,以防刺杀入枪太深而伤及自身。有趣的是,虎枪与虎枪兵享有同等的“待遇”。

  皇帝举行行围或殪虎活动在猎场驻跸行在时,照例要“赐食”给虎枪兵和虎枪。正如乾隆皇帝御制《仪枪行》诗注中记载:“每日传膳例有虎枪之赐,皆仪枪者食之。”可见当时对虎枪的尊崇待遇之高。

  从此,在以后的秋狩木兰、春蒐南苑的行围狩猎活动中,又增加了一项“殪虎”活动。在康熙、乾隆两朝已形成为典制,称之“殪虎之典”。 (“清时,帝王春蒐,有晾鹰台杀虎之典。”《清稗类钞》)。《养吉斋丛录》中对南海子晾鹰台殪虎之典活动更有详细描述:“晾鹰台在苑之迤南,六飞春蒐,有晾鹰台殪虎之典,台上张幄次,台下虎枪处人员列侍。台前置虎笼,大绕笼数匝,而引其端于十余步外。大驾既莅幄次,虎枪处人取鲸之端,骑马绕笼疾行以解之。鲸尽,而笼之门以启。虎囚槛已惯,往往伏不支,台上随驾之侍卫,承命以火枪俯击之,或又嗾猁犬吠笼侧,虎乃奋迅而出,虎枪人咸屏息以待,虎至则三数人争刺之,突围出则逐而杀之。头枪、二枪,管虎枪处及领侍卫大臣察明,上闻颁赏白金、荷囊有差。”

  康熙、乾隆皇帝极为喜欢殪虎之典。特别是乾隆皇帝,史料记载其八十四岁高龄时仍饶有兴致地于南海子晾鹰台观虎枪营专为他举行的殪虎之典。正如乾隆皇帝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所作《入南红门叠庚戌年韵》诗注中所写:

  “昔年,皇祖每于南苑殪虎行围,予年十二时即随侍。教学火枪,指示发机,视准。越今七十三年,事如在目,恒不敢忘恩眷。今日自桐柏村至此、驻跸尚早,因于鐥后乘骑至晾鹰台,驻马观虎枪侍卫等殪二虎一熊。其一虎逸出,有三等侍卫温纯追及,用枪毙之,即擢为头等侍卫,并赐黄褂,旌其奇勇。其别殪虎,首先施枪之骁骑校西朗阿,亦加赏缎足,银两,以示劝焉。”

  那么,殪虎之典,虎从何来呢?

  其实,用于南海子被殪之虎是事先从东北地区捕捉后关进铁笼,再千里迢迢运到南海子的。因南海子殪虎之典多在晾鹰台举行。所以,就在距晾鹰台不远的地方设置虎圈,将老虎运至这里喂养,这就是“虎城”。

  “虎城”由虎枪营驻防把守,待皇帝游幸南海子举行殪虎之典时,虎枪营兵事先将所殪之虎装进铁笼运出虎城至晾鹰台下。虎枪营兵手持虎枪把铁笼团团围住。等待晾鹰台上皇帝殪虎开始的命令。乾隆皇帝曾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写有《射虎行》诗:

  虎圈养虎林丞守,官家备物无不有。

  饲以久徒费以多,殪之每试饮飞手。

  南苑殪虎宜何处?往例晾鹰台陈旅。

  虎枪比肩立周陆,於菟欲避无去所。

  出柙莫问谁之过,曳尾那有猛风作。

  槛中积威约致然,马迁语固非虚播。

  弯弧偶亦射毙之,比孱兔耳何足奇。

  木兰昔乃真射耳,忆子布言今弗为。

  如今,南海子“虎城”早已没了痕迹,连个地名也没有留下来。若不是清代地图上还有标记,后人恐怕难以知晓。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