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做消费循环的“羽翼”
2020年12月09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物流:做消费循环的“羽翼”

 

  2020年疫情环境下,覆盖中国的物流网络正悄然发生着深刻变化。这些扎根于土地的“根脉”,从点到线,从广到深,正有力地向各领域延伸触角,为人们的消费生活、经济的复苏源源不断地输送“养料”。

  ■ 智能实战

  若是将2019年视为智能设备和5G技术萌发、试水的一年,那2020年便是规模落地和实战的一年。

  在武汉疫情严重时期,京东物流的无人车已连续107天穿梭在青山区的街道,往返行驶总里程超过6800公里,共为医院运送包裹约1.3万件。智能化设备实战的按钮被按下。

  自此开始,美团、饿了么、盒马、菜鸟纷纷在部分城市的小区、高校布局智能取餐柜、快递无人车等产品,既能满足消费者对无接触服务的渴求,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从业者在配送环节的压力。与过往不同的是,在2020年,这些无接触设备已经不再局限于“黑科技”“高大上”的角色,而是成为城市智能化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为人们的消费生活增添一份安全感和信任感。

  但人们意识到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却是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收费。今年5月,丰巢推出超过12小时收取0.5元的制度,将快递柜行业首次推向舆论的聚光灯下。与此同时,行业经营困难、末端派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也浮出水面。

  若是从末端市场沿着物流网络向上延伸,线与线汇集的焦点——分布在各个城市的仓群、转运中心,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其中每年的“双11”便是最为典型的观察窗口。能经受住一天上亿件的包裹流转,智能分拣设备功不可没。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