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城村落纪实——屈家庄
温馨的冬至记忆
唐诗宋词话冬至
我的阿公
寻梦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12月16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唐诗宋词话冬至

王晓阳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有天子祭天、百姓祭祖、百官朝贺、拜师尊长、合家团聚、亲朋互馈等风情习俗,历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起源于汉朝,鼎盛于魏晋,辉煌于唐宋,一直沿袭到今天。在优美的唐诗宋词中,也不乏吟咏冬至的佳作名篇。细细品读,别有风趣。

  冬至时节,天寒地冻。不过,“阴极之至,阳气始至。”充满了春的希望,正应了中国的道家学说。杜甫诗云:“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描写了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过了冬至白日渐长,刺绣女工可多绣几根五彩丝线。天气回暖,梅花将要开放,柳树等待舒枝抽芽,身处异乡的作者感叹时光,饮酒自乐。朱淑真的《冬至》:“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寒风萧瑟中,诗人欢迎冬至的到来,讴歌上升的阳气、含苞的梅花和萌动的柳枝,满怀热情地迎接春天的到来。南宋著名理学家张炜诗云:“霜剪草茸寒欲断,日烘梅粉暖全开。”这句诗用词精准,一个“剪”字,一个“烘”字,写出了草木白霜、梅花正盛的动人景象,春天已在不远处。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唐代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用语朴素,明白易懂,表达了作者冬至时节暂居远方驿站,孤独过节的寂寞。此时此刻,诗人分外想念家乡亲人,想象家人围炉夜谈,正说着他。这种表现手法更加突出了作者的孤单寂寞。杜牧在冬至时节思念远方的舍弟,挥笔写下了《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尊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诗人挂念唯一的亲弟弟,看到天气转冷,不免担心多病的弟弟是否知道保重自己的身体,是否知道添衣加被。其情之真,其意之深,溢出诗外,令人动容。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清昼永,使眠熟。门外事,何时足。且团栾同社,笑歌相属。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宋代范成大的《满江红·冬至》充满了生活的快乐。词的上阙写冬至时节的景象,蕙草初生,香气弥漫,七情精明,诗人为之陶醉。词的下阙写诗人与亲朋好友一起欢聚,饮酒、赋诗、高歌,享受这难得的美好时光,让人看到了宋朝冬至的人间烟火和优雅古意。“添线绣床人倦,翻香罗幕烟斜。五更箫鼓贵人家。门外晓寒嘶马。帽压半檐朝雪,镜开千靥春霞。小帘沽酒看梅花。梦到林逋山下。”南宋词人吴文英的《西江月·丙午冬至》写冬至夜的贫富对比:贫寒之家的妇人通宵刺绣,只能燃起一束敬神的信香;富贵之家锦衣壮马,彻夜箫鼓不绝以示庆贺;而诗人有酒度岁,醉酒赏梅。三种人的冬至夜,前后对比,高下立判,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异乡冬至今又朝,回首家山入梦遥。”翻阅唐诗宋词里的冬至节气,品味一个古代的隆冬时节,开阔了视野,增添了情趣,铺满了明亮。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