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前11月PM2.5同比降14%
生育险新政实施半年 人均报销增幅超50%
经开区“国高新”数量增长翻倍
3上一篇 2020年12月28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开区“国高新”数量增长翻倍

 

  本报讯 (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敏)经开区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三成一区”中的一区,五年来,经开区主动承接全球科技创新成果,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创新,瞄准“卡脖子”、聚焦“白菜心”、专注“硬科技”,取得累累硕果。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经开区全力支持技术创新,累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北京市科学进步奖44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22家,是“十二五”末的2.2倍;攻克“卡脖子”技术32项,培育独角兽企业4家,隐形冠军企业4家,瞪羚企业783家,金种子科技型企业62家,形成了创新型企业成长梯队。

  攻破35项“卡脖子”技术名录中,扫描电镜赫然在列,由于高质量电子光学系统研制生产困难,透镜内探测器设计难度大,低电压分辨率难以突破,因此,我国科研与工业部门所用的扫描电镜长期依赖进口,每年需要花费上亿美元采购扫描电镜。经开区企业聚束科技通过前期不断技术积累,在电子光学、高速图像采集等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最终研发出一款高通量显微镜,一举打破技术垄断。

  聚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帅表示,“聚束科技研发的高通量显微镜是目前世界上扫描最快的显微镜,如果说传统的扫描镜是一台照相机,那这台就可以称为摄像机,因为它有视频级的成像能力,最高分辨能力能够看到头发丝的十万分之一,也就是一个纳米分辨能力”。

  2018年的双创周上,经开区发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公布了一系列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的重磅政策,其中包括经开区将通过每年拿出10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重大项目落地,聚集“硬技术”、精育“白菜心”,让高精尖企业“引得来、落得下、长得大”。

  五年来,经开区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升级版经开区建设,始终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创新,支持企业规模化、效益化、国际化发展,推动区内企业设立海外分支机构,通过国际国内创新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形成海内外协同创新的良好局面。

  2018年5月,华卓精科的全资子公司在美国加州奇诺市成立。然而,成立仅一年多,华卓精科不仅承担起了母公司集成电路整机装备光学系统的设计研发任务,还组建起了高端激光光学系统研发团队,开发出自有知识产权和相关技术产品。

  “当成果通过了专项的测试验收之后,面临它的产业化落地,这时候要建造一个光刻机超精密双工件台的产业平台,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华卓精科创始人朱煜如是说。

  目前,经开区汇聚了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其中包括奔驰、GE、拜耳、ABB等91家世界500强企业的134个项目,投资总额近千亿美元,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工程和医药、汽车及交通设备等重点产业领域,在引领和带动经开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继往开来、砥砺前行,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亦庄新城全面托管的第一年,经开区将牢牢把握战略定位,把创新摆在突出位置,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落实“四区一阵地”功能定位,主动融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建成世界一流的产业综合新城打下坚实基础。

 
3上一篇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