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环球主题公园旅游集聚区来了
引国资“救场” 宜华健康求翻身
艺术家也可以“人人皆主播”吗
3上一篇 2021年01月13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艺术家也可以“人人皆主播”吗

 

  在各行各业“万物皆可直播”的当下,“来得稍晚一些”的艺术直播在2021年开年也呈现出流行之势。1月10日-16日期间,超过30位艺术家在艺术社交平台在艺开启“直播周”。

  2021年伊始,艺术家的书房、画室等地成为一个个直播的“港湾”,维持着艺术活动的正常运转。

  眼下宋庄艺术区树美术馆新年首展展厅观众稀少,但馆方接连举办艺术家“线上聊天室”,在探讨创作之余对应眼下生活展开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交流。

  除了基于群展的直播活动之外,1月10日-16日,超过30位艺术家在艺术社交平台在艺开启了“直播周”。

  在艺评人王晶晶看来,艺术直播并不新鲜,但是艺术家本人算是刚开始在直播中崭露头角。“早在四五年前,艺术圈就有展览开幕式、研讨会的直播内容,其中不乏艺术交易的内容。目前艺术家群体开直播的也越来越多了,内容上主要以漫谈、创作演示、带货为主。”

  策展人赵子龙此前在采访中指出,“艺术”的主流观念仍然是精英的、专业的、小众的。如今在非常时期背景下,艺术家开始加入直播,这意味着一直以来的“雅俗之争”正在淡化,艺术大众化的趋势是必然。

  “艺术家参与直播可能有几种心态,对于已成名的艺术家来说,直播是一个新的宣传途径。还有一部分中青年艺术家,是为了配合合作机构做直播,或者是主动寻求资源接洽的方式。”资深艺术顾问孙迪指出。

  谈及这场属于艺术家的“直播周”,在艺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原计划有30位艺术家参与活动,但进行了1-2天后,一些做完直播的艺术家也分享给周边同行一起参与,临时增加了不少场次。目前有将近50位艺术家,其中80%以上都是第一次做直播,属于直播新人。”

  任教于首师大美术学院兼有艺术家与美术评论家身份的韩朝在首次直播中讲述“吴冠中先生和他的艺术”,呈现了一堂线上艺术史。谈及首次直播的感受,韩朝向记者表示,直播的便利性与局限性都比较明显:“直播突破了课堂人数的限制,这种新的传播方式有益于促进知识的传播及覆盖,但同时,艺术直播缺少在场的生动性,尤其是创作展示,线上线下效果还是有所差别。”

  北京商报记者看到,在此次汇聚漫谈、创作演示、带货三种常见的艺术家直播形式的“直播周”中,以及近期开启的其他艺术直播活动中,以漫谈分享类的直播场数最多,且目前受关注度也相对较高。“参与此次直播周活动的艺术家直接带货的不多,但是在评论区中,有粉丝提出希望主播推荐好作品来购买。”在艺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中可看出艺术家直播带货也有前景,艺术爱好者可以从内容消费转化为商品消费。

  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数字能够表明头部艺术家亲自直播就一定能成为带货能手与“顶流”。北京商报记者关注到,2020年12月知名艺术家村上隆登陆抖音平台开启直播带货,曾一度引发热议。直播主推的并非高价的原版艺术品,而是百元级别的艺术周边;从销量结果来看,仍无法与大宗商品相比较。北京商报记者看到,村上隆抖音商品橱窗中共计5件商品,截至记者发稿位于销量榜首的是售价299元的太阳花限量款咖啡随行杯,销量为1300余件。而最贵的、售价599元的纯手工口罩,销量为30余件。

  对于村上隆带货的某种“失灵”,孙迪表示:“主流的视频直播平台面向的是大众群体。在大多数人的意识中,对于‘艺术’这个词常常会抱有距离感,是一个‘远观’的状态。村上隆成为不了抖音红人也非常正常。”

  与当下各行各业“万物皆可直播”“人人都是主播”的现状不同,艺术圈尚没有李佳琦、薇娅那样的大V主播出现。对于直播,有行为艺术家将参与直播当作是一次创作和反思。据了解,艺术家胡向前曾开启一场名为《多余的画廊》的直播。在这次直播售卖中,胡向前以身体表演的方式介绍和呈现艺术品,观众可一键下单。整个线上售卖的行为也被全程记录,成为一件“完整作品”。

  胡向前通过直播带货行为化身“线上画廊”,将画廊视为“多余”,反映出艺术家涉足直播与画廊代理机制之间可能存在的微妙矛盾。

  谈及艺术直播,798某知名画廊总监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画廊的体系通常不允许代理艺术家自己通过直播明码标价地卖作品。除非是画廊出面直播卖画,或者是没有画廊代理的艺术家可以自由经营自己的作品”。该负责人同时表示,面对直播的大趋势也会考虑艺术家本人的直播诉求,未来可以与艺术家解决代理机制的矛盾,达成更多的新合作模式。

  在业界人士看来,艺术的成功关乎审美价值、文化深度与市场,而艺术直播成功的标志首先体现在流量与销量。那么究竟艺术家直播是否可以拥有一条光明前路?艺术家、评论家以及平台方负责人有各自的看法。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副主任吴克军认为,内容将成为艺术直播存在的根本性因素:艺术直播作为传媒手段将一直存在下去,并不断升级换代,也可能生成更多元、多样的形态。可以大胆地预测,艺术直播将经历泥沙俱下到大浪淘沙的必然过程,最后形成秩序化、集约化、高端化的格局。

  虽然目前开启直播的艺术家仍为少数,但在艺平台相关负责人认为前景可期:“现在很多艺术家缺少持续经营个人品牌和沉淀个人粉丝的意识。但长远来看,前景是很可观的,艺术家用直播的方式带货、经营个人品牌会成为一种常态。而且,每位艺术家都应该具备这样的意识。”

  “艺术直播的出现和发展具有合理性,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和偏差,它需要通过各种机制和各方力量的积极介入来完善。”韩朝指出。北京商报记者 胡晓钰

 
3上一篇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