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重回2000元 茅台资本终端两重天
快递业务量首破千亿 价格战到服务战还远吗
世纪佳缘致歉 婚恋网站顽疾未清
3上一篇 2021年12月09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世纪佳缘致歉 婚恋网站顽疾未清

 

  近日,一则记者卧底世纪佳缘的新闻让这个被很多人淡忘的婚恋网站重回舆论之巅。有记者调查发现其存在诸多灰色产业链问题,虽然世纪佳缘已回应将整改,但婚恋网站危机难解。“不论是注册用户中打着结婚交友幌子的骗子,还是不顾个人信息保护的平台,婚恋网站中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危机四伏。”业内人士指出,婚恋网站数据安全亟待提升。

  被曝隐私泄露

  12月7日,澎湃新闻发布报道,称其记者以应聘的形式卧底进入世纪佳缘网线下一家门店。经调查发现,培训上岗后,该门店即为上述记者开通了后台权限,而通过世纪佳缘网后台可以随意查看用户个人信息,包括会员浏览的异性照片记录、聊天记录等。世纪佳缘此举是为了对用户进行“精准营销”。

  此外,还有相关人士透露,即使工作人员看到“杀猪盘”套路诈骗,也要无视,避免用户举报公司侵犯个人隐私。

  对此,12月7日,世纪佳缘官方微博发布致歉声明称,为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匹配和介绍,业务层面上向公司部分一线工作人员开放部分用户信息,让一线工作人员(红娘)积极发现用户的问题和实际需求,从而更好地服务用户。但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滥用职权查阅用户信息的严重违规行为,公司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公司已经开始在后台去除此功能。

  事件一经发酵,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有网友评论称,“偷窥别人隐私还默许诈骗?真是毫无底线”“婚介公司都一样,早就该查了”。

  自2003年开始,互联网婚恋行业兴起,世纪佳缘网、百合网等平台先后入场;2005年至2007年,国内婚恋网站仅对外披露的融资额就超过了6000万美元;2011年5月,世纪佳缘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在美成功上市;同年,世纪佳缘与百合网合并。

  然而2016年,世纪佳缘就宣布退市,五年间,其市值大部分时候都在5亿美元以下。世纪佳缘此次被曝光的隐私泄露、黑灰色产业问题,在婚恋网站行业并非第一次,或许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杀猪盘”防不胜防

  被世纪佳缘的“红娘”忽视的“杀猪盘”套路诈骗,实则让无数人深受其害。近两年内,有多家媒体报道,在世纪佳缘注册的女用户遭遇各种各样的“杀猪盘”骗局。诈骗团伙加上女性用户后,利用她们急于寻找优质婚恋对象的心态,诱导女性投资、借贷、参与网络博彩等,而故事的结局,女用户们往往是人财两空。

  男用户受骗的情况也并不少见。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程序员苏享茂被骗婚自杀事件。苏享茂自杀前,在网上发布遗书,称他和妻子翟欣欣均为世纪佳缘的会员,两人也是通过世纪佳缘网站相识。但没想到翟欣欣隐瞒婚史,在世纪佳缘中的信息也显示未婚。在苏享茂提出离婚时敲诈勒索,用离婚协议卷走苏享茂1000多万,最终导致苏享茂走投无路跳楼自杀。

  除了防不胜防的骗局,个人信息漏洞也在侵害用户权益。早在2020年7月,工信部通报的58款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中,世纪佳缘就赫然在列。据工信部信息显示,世纪佳缘存在三项违规行为:私自收集个人信息,私自共享给第三方以及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工信部表示,后续将对问题突出、有令不行、整改不彻底的企业依法严厉处置。

  然而,时隔一年多之后,世纪佳缘在个人信息保护上,依旧存在漏洞。天津秉钧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昂表示,“如果平台披露用户私密信息,且未经当事人的同意,也无充分的必要性和特定目的的话,那肯定属于侵犯《个人信息保护法》”。据世纪佳缘官网显示,该网站现有2.2亿注册会员。

  数据安全亟待提升

  随着积目、抖音等各类社交媒体的发展,只具有单一婚恋属性的世纪佳缘早已不再夺目。同时,骗局横生的婚恋交友行业也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今年28岁的张女士表示,“免费的交友软件众多、线下交友活动也逐渐兴起,世纪佳缘这类需要缴纳高昂会员费用的软件不是我的首选。而且隐私泄露风险很高,网上都是相关负面信息”。北京商报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中看到,与世纪佳缘相关的投诉高达4102条。

  “婚恋网站稍微调查一下,就会发现很多漏洞。不论是注册用户中打着结婚交友幌子的骗子,还是不顾个人信息保护的平台,婚恋网站中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危机四伏。”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直言。

  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赵振营则表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们由熟人社会进入了陌生人社会。在陌生人社会,人们的社交开始由圈子社交变成了破圈社交,悬在头上监督社交行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被拿掉,一些自制力较差的人开始变得肆无忌惮,这也给婚恋网站中的各类问题提供了土壤”。

  他进一步指出,“互联网社交更是为破圈提供了便利,让破圈社交的劣根性发挥到了极致。如果没有良好的数据安全来防范风险,这类婚恋平台将会逐步被社会淘汰。所以自发保护用户的数据安全是平台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社交平台有必要加大对员工的数据安全意识、客户至上及服务意识的培训,重建用户对平台的信心”。

  实际上,今年6月10日国家就已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但目前由于法律宣传不到位,很多平台对该法律处于无感状态。当前立法已完成,现在要做的则是加大相应法律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以此为准绳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赵振营称。

  北京商报记者 赵述评 蔺雨葳

 
3上一篇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