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燃“煤”之急
中国这十年:医疗卫生机构县乡村全覆盖
稳就业要打组合拳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05月25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这十年:医疗卫生机构县乡村全覆盖

 

  5月2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康扶贫工作成效以及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展举行新闻发布会。健康是脱贫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与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增加政策供给、健全机构建设,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助力农村卫生事业取得了积极成效和进展,累计帮扶近1000万个因病致贫返贫家庭,实现县级、乡镇级、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

  医疗资金投入1.4万亿元

  围绕健康扶贫工作,我国积极推进资金投入和医疗项目建设。脱贫攻坚期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4万亿元,支持脱贫任务重的25个省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同口径年均增长11.6%,还专门设立了832个贫困县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对贫困地区建设项目实行“应纳全纳”,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700多亿元,支持贫困地区所在省份15万多个医疗卫生机构的项目建设。

  具体到医疗补助方面,到2022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补助标准提高到了84元。此外,农村居民能够在常住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获得预防接种、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等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越来越广,服务内容越来越丰富。

  “农村卫生事关亿万农民身体健康,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国家卫健委基层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诸宏明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乡村振兴办主任、财务司司长何锦国在会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帮助近1000万个因病致贫返贫家庭成功摆脱贫困。

  何锦国表示,接下来,还将守住“两个底线”,巩固脱贫成果。建立防止因病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因病返贫的底线。动态监测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变化情况,坚决守住保持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的底线。  

  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提质升级

  健全医疗机构建设,民众就近看病就医才能更加方便。十年来,我国以县域为单位根据服务人口和半径,合理布局医疗卫生机构,打造15分钟的医疗卫生服务圈。到2021年底,全国县级医疗卫生机构2.3万个,乡镇卫生院3.5万个,村卫生室59.9万个,实现了县乡村全覆盖。

  何锦国介绍,我国还组织1007家城市三级医院与1172家贫困县县级医院结对帮扶,11.8万人次的医务人员蹲点基层服务,着力传、帮、带。对乡村两级,通过“县管乡用”“乡聘村用”,以及巡诊、派驻等灵活方式,解决乡村两级机构缺乏合格医务人员的问题。全国累计支援乡村两级医务人员近10万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面貌也取得了明显改善。

  5月24日的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挂职干部带回来一组山西省大宁县乐堂村的村卫生室照片,从20年前破旧落后、设施陈旧的第一代村卫生室,到十多年前有了第二代卫生室,现在是第三代卫生室,宽敞明亮、配置齐全,各种设备应有尽有,设备、面积完全达标,效果非常明显。

  重庆市某社区居委会卫生室主任程明恒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这十年来,政府曾多次向卫生室提供医疗柜、办公桌等服务设施,甚至对卫生室进行了翻修。“以前只是一个小房间,现在一眼看去,干净宽敞,是能同时接待好几个人的正经医疗室了。” 程明恒说。   

  拓宽人才入口关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需要相应的专业人才,在这一方面,我国免费培养农村定向医学生,补充到农村基层。适当放宽艰苦边远地区县级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开招聘人才的年龄、学历等条件,进一步拓宽人才入口关。

  同时,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累计招聘3000多名全科医生,派驻到乡镇卫生院工作。通过允许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持续巩固乡村医生队伍,不断提升乡村医生队伍整体水平。

  在服务能力方面,我国也落实了具体的政策供给。先后开展“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优质服务基层行”等活动,指导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提升服务能力,目前居民县域内的就诊率超过90%,乡村两级诊疗量县域内占比长期保持2/3以上。

  此外,2016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始实施,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协同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143.5万家庭医生,他们组建了43.1万个团队为签约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健康管理等服务,起到了医防融合的纽带作用,有效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但是,目前家庭医生签约还存在发展中的问题。诸宏明指出,目前还存在“签而不约”、家庭医生数量不够的情况。

  “要扩大家庭医生的规模,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工作机制,加强保障,同时还要加强对居民的宣传和引导,调动家庭医生和签约居民双向的积极性,努力解决好家庭医生签约的‘签而不约’的问题。”诸宏明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实习记者 冉黎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