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企业自身规模不断扩张,开拓上游产业链,控制生产资料来源已经逐渐成为越来越多老字号企业的共识。张一元在上游产业链的供销体系为老字号企业做出范本,对于目前大部分老字号企业来说,供应商参差不齐的管理也迫使老字号加快扩张上游产业链。但企业到底该如何踏出这一步,这个机会成本是否值得付出,还需要企业仔细斟酌。
老字号加速自建生产基地
近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老字号企业红螺食品即将于下个月,在自己的原料来源地再一次开工建设半成品包装厂。至此,老字号涉足上游产业的步伐似乎越来越快。细数老字号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继1994年张一元建立自己的第一家生产基地以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老字号企业开始涉足原材料生产环节,特别是食品类的老字号企业。
北京商报记者从红螺食品了解到,新建立的半成品包装厂,不仅负责红螺食品在四道穴村收购太平果的统筹和包装工作,还直接辐射喇叭沟门满族乡的其他村镇。
该厂已经是红螺食品在桥梓镇凯甲庄、汤河口镇庄户沟门村、宝山镇碾子村、九渡河镇黄花城村之后建立的第5家初级加工厂和成品分包装厂。目的是对已签协议地区的农副产品就地进行挑选分级加工,对半成品进行包装。
除了提前与农户签订收购包销的协议,近些年红螺食品还积极投入建立生产种植基地。红螺食品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红螺食品在宝山镇天河川及京承高速沿线建立了圣女果种植基地2000余亩;在宝山、汤河口、长哨营、喇叭沟门建立红果、太平果种植基地5万余亩。
天福号是一家百年熟肉制品企业,近些年在构建和完善原料选购体系上也做了不少工作。北京商报记者从天福号了解到,天福号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坚持使用天然香辛料,所有原料均出自特定的原料基地和供应商联盟。去年11月,首家“天福号农庄京东黑猪合作养殖户”在密云县穆家峪村正式落户。天福号与养殖户代表签署了“天福号农庄京东黑猪合作养殖”协议,天福号推行的“企业+农户”模式又往前迈了一步。
2007年重新开张的老字号大和恒,目前的发展重心之一也是建立生产基地。杂粮是大和恒的主要经营内容,小米面和三条腿玉米面一直是其拳头产品。重新开张之后,大和恒不仅亲自去田间地头寻找跟传统产品味道、质量一致的产地,恢复了拳头产品,对其他的粮食产品也坚持产地进货。目前,大和恒已经在黑龙江的五常,山西青州、大同,内蒙古赤峰等地都寻找到了合作伙伴,发展订单农业,定点加工、进货。
产品质量是核心竞争力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分析,企业实际的产品品质是由全流程决定的,目前我国的原料供货商的管理参差不齐,难免出现质量问题。企业通过涉足上游产业链,实现自己对核心资源的管控,不仅能保证产品的质量,最终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品牌价值增值。
对于老字号来说,控制产品的原料来源,对企业品牌的建设也有重要作用。保障产品的安全质量是企业品牌建设的责任,老字号的品牌文化其中也包括诚信和质量。因此,不管是保障原有的品牌基础,还是增加新的品牌价值,老字号都不可松懈对产品质量的保障和提升。
在企业看来,保障原料的来源和质量是企业开拓上游产业链最主要的目的。
“从北京本地的批发市场也可以进货,但是为了提升企业对品质安全的把握,我们坚持产地进货,最根本的就是保证品质。”北京大和恒粮油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包白少川说。
在天福号的负责人看来,坚持特定的肉和香辛料来源,主要目的是保证每一个产品地道的口味感受和独有的健康品质。“天福号——好料、好功、好味道”的良好口碑就是在优质原料和产品的基础上一步步形成的。
据了解,“品质是天”是天福号的质量信念,作为实现该信念的基础体系之一,完善的原料选购体系是天福号一直在努力的工作。天福号方面表示,天福号农庄作为天福号集团的核心业务,未来将是天福号食品集团主要的高端原材料示范基地。
红螺食品方面也表示,建立生产基地和半成品加工厂,可以帮助企业对原材料进行第一道筛选。控制住原料的质量,产品质量也有了第一层保障。
赖阳指出,老字号拓展上游产业链的企业集中在饮食行业,跟我国饮食行业发展现状有关。安全是食品标准化发展的核心,产品安全决定企业的存亡,我国食品行业优质资源稀缺,为了抢资源,企业不得不延伸到产业中去。产业体系建立之后,资源供应有了保障,品质就有保障,由此消除了企业很多潜在的质量风险。
产业链扩张应“轻量化”运行
市场对产品质量的需求,以及社会对老字号质量的认知,加快了老字号企业拓展上游产业链的步伐。开拓上游产业链,不管是对数量还是质量的保障,都对企业产生了不小的助力。
如今,张一元已经在福建、浙江、安徽、云南、四川等省建立了30个生产基地,稳定、高质量的原料供应源,让张一元有了扩张的底气,更为张一元一举发展成中国茉莉花茶第一品牌奠定了基础。
红螺食品的生产基地和签约合作村每年为企业提供上万吨的农副产品,解决了企业很大一部分的原料来源。
大和恒更是借助产地进货的优势,成功渡过了粮食质量危机的考验。
控制原料生产基地,企业资源有保障,同行业竞争也有优势,控制产品原料来源给企业带来的好处,让不少企业跃跃欲试。
但同时赖阳也指出,签署合作协议形成固定供货链,或者直接参与部分生产并提供技术指导,无论哪种形式对于企业来说都需要成本投入。
“产地收购和建立产品基地花费了企业相当大的一部分精力”北京大和恒粮油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春啟说。为了保障产品的质量,实现企业坚持品质的信念,大和恒大规模抢占市场的计划只能暂缓。
分析老字号企业向上游产业链扩张,就不难发现,目前老字号在上游产业链的行动主要是为了保障企业核心项目顺利、高效运转,真正在源头开拓新市场的还比较少。
全产业链发展的体系非常庞杂,在上游扩张除了提升核心产品的质量保障等级外,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新的投入回报点。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赖阳建议,老字号在上游扩张,一定要围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切不可盲目扩张。
他说,扩展产业链一定要“轻量化”运行。对于目前的老字号,扩展产业链的核心是控制资源,企业一定要注意成本投入。相比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游产业链涉及的是新行业。企业涉足新的行业,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考验,因为企业必须面对新的风险。
因此,企业在扩张上游产业链时一定要计算清楚所需的机会成本,分清主次轻重,降低企业的成本投入。
北京商报记者 贺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