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时尚潮流的外表为卖点已经成为本土户外品牌打开市场的一大突破口,越来越多的户外品牌正向“潮牌”靠拢,这种赚年轻消费群眼球的做法是否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户外产业规模以40%增速扩张
ISPO BEIJING 2013组委会的数据显示,中国户外运动产业规模到2011年已接近110亿元人民币,并每年在以超过40%的增幅扩张,有700多个品牌活跃在中国户外用品市场。这说明户外运动产业已成为上升速度最快的零售细分行业之一。
高利润当前,谁不想分一杯羹?国内传统运动品牌也不甘寂寞。从去年开设首家李宁探索,再到今年现身ISPO,李宁进军户外市场之路越发鲜明。阿迪达斯在ISPO展上以200平方米的展区亮相,带来多条户外产品线。当传统运动品牌涌入户外运动展厅,他们发现,除了国际专业户外品牌,又将有一批身着“洋外衣”的黑马加入到这场竞争。
■本土户外品牌借洋设计打时尚牌
在中国,户外用品的目标群体是26-35岁的男性,属于“80后”的他们喜欢新奇与变化,这也是户外潮牌应运而生的原因。
HASKI这个在中国本土注册,由韩国设计团队领衔的新晋户外品牌刚刚在1月开设了其在北京的首家店铺。该品牌相关负责人称,HASKI和户外品牌Jack Wolfskin同属上海联亚集团。品牌为时尚女士特别设计的修身版型冲锋衣被安排在展台的显著位置,时尚与功能兼具是品牌的最大宣传点。
同样突出设计感的还有际华户外,其主推的新系列是与意大利时尚团队合作开发的。该团队主营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市场部负责人称,“与意大利设计团队展开合作使品牌定位更偏商务休闲,未来要向户外服饰的奢侈品方向发展”。
■定位模糊需警惕成户外“快时尚”
在本届ISPO展上,这类披着“洋设计”的本土户外品牌不少,其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对传统户外宽松廓形的突破。
一位从事国际户外品牌代理的人士表示,借助国外设计,把时尚、专业融合在一起是个模糊的定位,这类品牌更多针对的是年轻顾客,但这批消费者审美品位变化之快是摆在这类品牌面前的课题。
正见品牌研究中心总监林一凡认为,利用国外设计资源,在专业性的基础上强调个性化对国内户外品牌是个机会。不过,在凸显设计的同时,也需强调专业性和功能性才是户外用品的核心。如果外观重于功能,就只能吸引小部分入门级的非专业消费者。品牌定位会接近于“快时尚”,在靠专业性说话的户外用品市场是很难保持长久生命力的。
北京商报记者 黄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