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在中国人的太空之家“天宫一号”进行了生动的太空授课,“嫦娥”再次飞天、“玉兔”首度落月,“蛟龙”潜入深海、“雪龙”探访南极,中国高铁走出国门。
这一年,4G牌照发布促使通信产业深度洗牌,大数据、云共享、3D打印、客厅革命、可穿戴技术……几乎每一个人都在信息科技革命的浪潮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坐标”。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路线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决定》还提出要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发展技术市场,健全技术转移机制;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建立创新调查制度和创新报告制度;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
科技体制改革“路线图”的提出,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制度设计,有利于破除科研体制机制深层次障碍,释放更多改革红利。在“路线图”的指引下,又一个“科学的春天”正在到来。
太空授课
6月20日,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神舟十号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为6000多万青少年进行了首次太空授课,从距离地面300公里外的浩渺星空为孩子们展现了一个与地球重力世界不同的“太空新天地”。
玉兔登月
12月2日,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展开奔月之旅。半个月后,“嫦娥”落虹湾,“玉兔”独行探广寒。嫦娥飞天充满了浪漫与诗意,也让科技的神奇插上了艺术的翅膀。拨开浪漫的面纱,我们更应看到千百万中国航天人筚路蓝缕、砥砺奋进的艰辛历程。
二“龙”出海
9月9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通过三个航段总共21次下潜,圆满完成了在不同海区、不同地形、不同深度进行近底航行、拍摄高清影像、取样、勘查海底资源环境等科学考察任务,实现了首次试验性应用航次。11月7日,“雪龙”号踏上为期155天的科考征程,开始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此次科考,“雪龙”号首次执行了环南极考察航行任务,四次穿越西风带,而中国的科考人员也将在南极建立第四个科学考察站——泰山站。2013,二“龙”齐出海,在未知的海域刻下了深深的“中国印”。
中国高铁走出国门
2013年,中国企业频繁在海外举行高铁展,中国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大力推介中国高铁。据《中泰关系发展远景规划》,中方有意参与泰国高铁项目建设,愿以泰国农产品抵偿部分项目费用,泰方表示欢迎,这一合作方式被形容为“大米换高铁”;而在中东欧,中国与匈牙利、塞尔维亚三国宣布合作建设连接贝尔格莱德和布达佩斯的匈塞铁路;与此同时,国外政要相继在华实地乘坐体验高铁……“高铁外交”,一方面推动着“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成为促进合作共赢的外交新“名片”。
4G通信新时代
12月,工信部向三大电信运营商颁发了4G牌照,打破了电信和联通对于固网牌照的垄断,实现了三大运营商“固网+移动”的格局。专家预计,包括用户网速、语音通话、终端设备、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智慧城市在内的多个行业都将面临新一轮洗牌,全新的通信时代已敞开大门。
科技改变生活
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上天下海”的同时,更多的科技成果正在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年,我们目睹了智能手机的飞速普及,3D打印的炫彩登场,可穿戴设备的随处可见,大数据、云服务的风起云涌,“客厅革命”的“你方唱罢我登场”,还有网络购物电商大战的应接不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