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蓬蒿剧场的救命稻草
话剧《琥珀》再登国家大剧院
“首都市民音乐厅”文化服务品牌落地通州
“梅葆玖视听工作室”成立
京剧电影《定军山》首映式在京举行
下一篇4 2017年04月27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众筹 办义演
谁是蓬蒿剧场的救命稻草

 

  北京蓬蒿剧场日前联合三星堆戏剧节等艺术机构,共同举办了“支持蓬蒿、留住蓬蒿”系列公益活动,拟通过蓬蒿公益基金会,呼吁更多的艺术团体、艺术家保住蓬蒿剧场。作为国内第一家民营独立剧场,蓬蒿剧场一直颇受关注。但由于房产不保、资源流失等原因,蓬蒿剧场也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虽然蓬蒿剧场也通过多种路径融资自救,但是对于剧场来说,维持稳定的演出频次才是生存之道。

  成立九年亏损千万

  成立于2008年的蓬蒿剧场,不但是国内第一家民营独立剧场,也是北京最小的剧场,仅可容纳100名左右的观众。但就是这样一家坐落在四合院中的小剧场,至今已上演了500余部、3000多场戏,独立出品剧目超20部,接纳了30多万观众观看艺术演出,有 “北京演员工作坊”、“北京IMPROV”、“北京国际戏剧体验机构”等剧团常驻,与德国、法国、瑞典等国家的剧团、剧场长期保持交流合作项目,并连续承办七届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

  虽然蓬蒿剧场极富盛名,但是自成立至今已累计亏损了1000多万元,平均每年亏损120万元、每天亏损3000多元。与之相对的,是蓬蒿剧场的房租在几年间翻了几番,从当初每年的24万元,经过30万元、60万元,涨到了93万元,此外还有蓬蒿剧场每年的作品制作费、人工费以及水电办公费等合计超过百万元的各项支出。

  若说高昂的房租是蓬蒿剧场经营的重担,那么房产不保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2016年,蓬蒿剧场租用场地的房主因为正当的商业需要,在八年的租用合同到期后将出售房产,为了保留演出场地,蓬蒿剧场举债4000万元首付购下房产,但也正是因此,蓬蒿剧场已耗尽流动资金,并陷入经营困境。

  多路径自救难止血

  长期的资金短缺,是蓬蒿剧场经营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2014年,蓬蒿剧场发起众筹项目“43800个小时,我们一直在戏剧的路上——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 ,13天便筹集到23万元。尝到了众筹的甜头,蓬蒿剧场在2016年10月又发起了第一期“保住蓬蒿,为了民族,为了后人”的众筹项目,众筹目标也被提升至200万元。

  对于蓬蒿剧场来说,众筹资金可解一时之困,但是为了保住艺术底线,蓬蒿剧场还需要更多来自社会的支持。今年4月,蓬蒿剧场联合三星堆戏剧节等艺术机构,共同举办“支持蓬蒿、留住蓬蒿”系列公益活动。向社会告知蓬蒿危机,呼吁更多的艺术团体、艺术家以及观众,为了共有的艺术权益,通过蓬蒿公益基金会,支持蓬蒿剧场。

  其中,作为“支持蓬蒿、留住蓬蒿”系列公益活动之一的邀请观众回家活动,将每半个月举办一期,还会不定期举办线上线下活动,如艺术家义演、公益剧本朗读、讲座、工作坊等;同时,蓬蒿剧场还开展“精彩继续——百场蓬蒿LIVE全国公益接力巡演计划”和“支持蓬蒿、留住蓬蒿——百场艺术家义演计划”,并将义演收入捐给蓬蒿基金会,支持保住蓬蒿剧场。

  扭亏需靠高频次演出

  “无论是众筹还是举办公益活动,仅能缓解蓬蒿剧场在资金层面的问题,剧场最终还是要靠演出内容立足市场。”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科学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之益表示,蓬蒿剧场对艺术有独特的追求,因而在短短几年间积累了极佳的口碑,然而对于剧场来说,虽然体量不一,定位与运营模式也各不相同,但票房收入才是主要的收入来源,而稳定、持续的高频次演出则是留住观众、促进营收的关键。

  但蓬蒿剧场相关负责人却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蓬蒿剧场近期并没有演出,只有活动。而在蓬蒿剧场的微信公众号上,最新更新的演出信息则为2016年12月28日-30日上演的《拾荒者》。业内人士指出,现阶段演出市场需要激发活力,提升观众的兴趣,因而大众类的演出比小众剧目更能吸引观众。此外,蓬蒿剧场可将各类演出活动与演出剧目相结合,围绕戏剧进行多样的衍生活动,如戏剧教育、举办各种沙龙活动等,以丰富蓬蒿剧场的营收渠道。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王嘉敏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