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时尚竞争愈演愈烈,优衣库忽然眼光一转,将目标投向了埃塞俄比亚。据日经中文网报道,日本零售巨头迅销旗下的优衣库将在埃塞俄比亚设立非洲首个生产基地。低工资水平的非洲一直被视为孟加拉国和越南等地此类工作的潜在竞争者。尽管这种情况尚未大规模出现,但埃塞俄比亚已经吸引了中国、日本和美国的投资,成为世界制造业版图上的非洲新星。
非洲工厂
迅销会长兼社长柳井正公布上述方针,并称优衣库最早将于2018年启动衬衫等服装的试生产,如果能够稳定生产低价高质的产品,埃塞俄比亚将成为其对欧美市场的出口基地。
报道称,优衣库此举意在提供价格竞争力,用以对抗全球服装巨头。虽然优衣库在以亚洲为中心的海外业务中表现坚强,但是在欧美与ZARA及H&M等全球服装巨头的竞争十分激烈。最新财年迅销集团收入录得161.18亿美元,较2015财年21.6%的增幅出现大幅放缓的趋势。降低成本成了优衣库目前提升竞争力的最好办法。
优衣库不是惟一一个发现埃塞俄比亚巨大商机的企业,轻时尚另一巨头早就瞄准了这片土地。H&M自2012年起就将埃塞俄比亚作为其非洲最重要的采购基地,美国的PVH集团也与埃塞俄比亚政府紧密合作,邀请其全球的供应商进驻埃塞俄比亚政府在南部HAWASSA建设的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工业园区。中国最大的制鞋公司——华坚集团也并未落后,投资约123亿元人民币在埃塞俄比亚成立鞋业工业区。
优衣库在中国的代工厂并不占少数,但由于劳动力成本提升,向新的制造业洼地转移成为趋势。目前,优衣库在中国的代工厂共有88家,但在过去的几年当中,中国纺织工人的平均时薪增长了两倍。而埃塞俄比亚借助比亚洲发展中国家还要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培育了缝制产业,2006-2011年,埃塞俄比亚的纺织制品收入翻了四番。也是在这段时间,埃塞俄比亚出口到欧洲的纺织品增长了500%。
万千优势
与优衣库无异,劳动力成本低廉是外资企业选择埃塞俄比亚的主要原因。埃塞俄比亚约有1亿人口,其中劳动力人口约4500万。但埃塞俄比亚人均收入极低,工人平均月工资仅为50美元,而越南为150-170美元,中国则为400-500美元。同时因并未引入最低工资制度,埃塞俄比亚在非洲国家中的工资水平也处于一个较低位置。
埃塞俄比亚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也为发展制造业提供了契机。埃塞俄比亚邻接六国,意味着埃塞俄比亚制造业拥有广泛的市场辐射范围。而政府不断增强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也使得埃塞俄比亚的物流产业发展日益加速,为埃塞俄比亚成为非洲一个新的制造业中心创造了基础条件。
另一方面,政局稳定也是外商投资考虑的一大因素。驻非洲商务和政府关系顾问沈诗伟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称,在非洲的50多个国家里,除个别动乱国家以外,整体状况向好。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又是个强有力的执政党,无论是在席位占比还是在国家政策的执行上面,都能有效结合几大家族共同推进。没有政党频繁更替的危机,再加上执政党对国家发展的有力规划,打破了传统外商投资的第一道屏障。
埃塞俄比亚政府对于发挥固有优势下了一番功夫。目前,埃塞俄比亚政府为服装的出口通关开通了绿色通道,使服装制造企业可以立即获得外汇,并且不断降低开立信用证的成本。由于高品质的棉花供应以及相对成本较低的水力发电,埃塞俄比亚纺织业不断发展,这也使得服装产业的发展有了上游基础。
避“重”就“轻”
今年世界银行发布2017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埃塞俄比亚2017年经济将增长8.3%,成为非洲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外媒一度将埃塞俄比亚称为“非洲之角”最稳定的国家。十多年来,埃塞俄比亚每年的增长率接近10%,而20世纪90年代初只有3%。虽然制造业使埃塞俄比亚受益匪浅,但如果想要长久地维持这种结构状况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蓬勃发展的制造业带动了国内工业园的兴起。目前,埃塞俄比亚已经将工业化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把建设工业园区、推动对华产能合作作为实现工业化的重要依托。但工业园的整体情况却不容乐观。
沈诗伟认为,埃塞俄比亚没有发展重工业的条件,轻工业是它的不二之选。虽然目前埃塞俄比亚国内工业园数量较多,但却缺少标杆化企业。由于不是英语国家、法律法规与国际不接轨、金融不开放等原因,导致埃塞俄比亚国际化、市场化程度较低,并不利于轻工业的发展。
另一边,在埃塞俄比亚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农业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埃塞俄比亚的1亿人口中,农业劳动力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85%以上,农业占GDP的比重为47%左右,90%的外汇来自农业产品出口,是国民经济和出口创汇的支柱,更是人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目前埃塞俄比亚农业基础设施并不完善,灌溉及耕作技术虽然得到了一定提高,但部分地区仍未摆脱靠天收种的局面,现代化的灌溉设施需进一步推广。
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轻工业的发展。沈诗伟称,“农业支持轻工业、轻工业反哺农业”,才是埃塞俄比亚发展的正确方向,但现实农业发展的确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再加上乌干达、肯尼亚等金融放开国家的竞争,埃塞俄比亚的轻工业未来或许还需克服一系列困难。
埃塞俄比亚政府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如政府部门已经建立起定期与使馆人员就双方共同关心、重视的相关问题进行磋商的机制。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实习记者 杨月涵/文 李烝/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