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尖”持续扎堆北京亦庄
协同为创新勾勒新未来
一见氢心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0月29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协同为创新勾勒新未来

 

  “弥补了北京市缺少集成电路设备工艺研究平台的不足。”面对北京微芯边缘计算研究院与北方集成电路创新中心牵手合作,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表示。实际上,三年来,经开区通过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填补了多项空白。

  “三城一区”作为北京市打造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其关键在于协同创新,依靠创新驱动提供强大动力,依托技术、资本、市场等纽带,帮助企业跨越从实验室到规模生产的“达尔文之海 ”。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重大科技突破的法宝时强调,过去我们取得重大科技突破依靠协同创新,今天我们推进科技创新跨越也要依靠这一法宝,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

  回溯新中国科技发展历史,科学家们曾在协同创新中实现了许多尖端科技领域的重点突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工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国家层面组织的重大科技工程,也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光辉成就。从1959年6月中央下决心独立自主研制原子弹开始,仅仅用了五年多的时间,就于1964年10月16日实现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使科技、经济基础落后的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五个核大国之一。

  任何一项成功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都离不开极具求知欲的创新型人才、天马行空的创意思想、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科技型企业、风投资金等创新要素。例如,硅谷聚集了大约7000多家高科技公司,有40多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有上千个科学家和工程院院士,各类要素间互相转化、促进,形成诸多创新成果,享誉全球。为了推动多元而丰富的要素集合,不仅应当“各个击破”式地加强每类要素,更要搭建起每类要素间的互动桥梁,才能形成强大合力。

  今天,我们的企业与科研院所的牵手就是打造一个产学研一体化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产学研”抱团攻关,便捷对接资本与市场。对科研机构而言,有利于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而充分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产业界而言,与科研机构有机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产业效能,实现创新效率的最大化,取长补短,让各方共享共赢。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推动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创客等创新主体协同,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协同,同时推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政策创新,才能有效降低创新成本、缩短创新时间、提高创新效率、加快创新步伐,加速释放创新潜能,培育新动能,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得更快、更好。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从孤岛到万物皆互联,信息时代的进步,让协同合作变得更为方便,而区域、企业未来的发展,关键就在创新,出路还在创新,潜力仍在创新。因此,我们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争一流的使命感,让协同创新的引擎轰轰响起来,向创新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向创新要潜力,走进协同发展的春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