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扩张惹祸 网红养老企业股权遭1元拍卖
北京银发消费月进社区销售额创新高
下一篇4 2019年10月30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盲目扩张惹祸 网红养老企业股权遭1元拍卖

 

  10月30日,苏州乐颐养老产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乐颐”)旗下控股的三家子公司部分股权将被以1元的价格公开拍卖。此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发国内养老圈震动。北京商报记者经多番查找,联系到了负责该公司破产清算的律师、前子公司企业负责人和前员工等核心人士独家了解到,苏州乐颐曾因手握不少老年用品核心技术而在成立后迅速成为行业中的“网红”,不少投资方对该品牌趋之若鹜。然而,2014-2019年的短短五年内,该企业由于内控管理松散、对合作方审查不严、盲目扩张等问题,导致资金链破裂、企业几经易主,最终沦落到变卖资产、子公司股权1元“贱卖”的结局。

  跌下神坛

  天眼查信息显示,苏州乐颐注册于2014年6月,公司主要运营业务为养老产业服务,包括养老机构的管理服务;养老项目投资咨询、研发适老化家具、电子产品等。通过提供养老产业解决方案、建立养老服务站等方式,为养老产业链上的机构、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时,目前苏州乐颐公开的两个联系电话,其一始终无人接听,另一个则是已离职员工个人手机号。

  自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苏州乐颐以及旗下三家子公司短时内快速打入嘉兴、泰州、昆山等多个二线城市的养老市场。苏州乐颐的前法人、主要公司创始人柳建龙也一度成为国内养老“圈内红人”,多番进行公开演讲传授“经营之道”。柳建龙曾透露,苏州乐颐在全国共有7个落地的养老服务机构,布点400余个,在线服务家庭43万个。

  然而,仅仅在该公司成立四年之后,苏州乐颐却因资不抵债走上了破产之路。2018年8月7日,苏州市甪直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债权人向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法院提出了对苏州乐颐的破产清算申请,并于当年12月被法院受理。今年7月16日,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法院发布裁决书,苏州乐颐正式宣告破产。至此,这家圈内无人不知的“网红公司”还是跌下了神坛。

  在业内看来,苏州乐颐虽只是国内养老产业版图中的一隅,但其遇到的经营问题却代表了一类企业最真实的境况。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18-2019年间,我国注册成立的养老企业共8843家,其中注销企业有648家,注销比例高达近一成。而注销企业的注册资本主要集中在1000万元及1000万元以下,且大部分实缴资本与注册资本存较大落差,甚至实缴资本为0。

  痼疾难医

  回顾苏州乐颐的经营之路,资金问题几乎贯穿了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天眼查数据表明,注册资本高达6亿元的苏州乐颐,实缴资本为0元。与此同时,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法院公布信息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日,苏州乐颐负债总额约为3867.65万元。然而,经评估,其名下的机器设备及运输设备的清算价值仅为45.12万元左右,此外并无其他固定资产。

  上述苏州乐颐前员工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其实,开业初期公司是有部分实缴资本的,但一直没有去当地工商管理部分申报,加上后期不断非理性扩张消耗资本,所以最后就只能维持在0元的状态,“公司创立初期柳建龙曾带着一笔启动资金来维持运营,然而很快在这笔钱用完后,企业就进入了资金紧绷的状态”。此外该员工还表示,虽然公司成立后,一度因手握多项养老用品技术而成为业界“网红”企业,且吸引了不少有意向的投资人,但企业实际获得投融资非常有限。

  而且,除总公司外,苏州乐颐旗下多家子公司也均存在资金问题。北京商报记者从苏州乐颐子公司、乐勋物联法人吴相书处得知,乐勋物联同样存在注册资本2000万元但实缴资本为0的现象,此外该负责人还表示,自2017年开始,乐勋物联就几乎无生意可做了,年流水也基本维持在0的状态。“苏州乐颐旗下另两家子公司,苏州乐升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及镇江乐颐养老产业有限公司也是注册之后就基本没有项目和流水。”前文所述苏州乐颐前员工表示。

  吴相书直言,苏州乐颐自成立的第二年就开始走向下坡路。“总公司希望通过尽量提高注册资本,让自己在对外谈合作时可以树立一个大型连锁养老企业的形象,但实际上,苏州乐颐的资金情况从未健康过。”

  其实,在资金问题背后,苏州乐颐盲目扩张且内部管理混乱等问题也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据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天眼查上所显示“乐颐系”子公司共有8家,其中除浙江悦琪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已注销外,剩余公司有部分存在债务过高的现象。据上述苏州乐颐前员工透露,除乐勋物联是由原总公司内部员工分化而成之外,其余子公司均是外部“加盟”企业,“合作初期为了激发子公司活力,对公司管理较为‘宽松’,对慕名而来的‘加盟商’也没有进行仔细审查。有些所谓投资人看中了苏州乐颐的名气而来,希望蹭公司的品牌热度找到一座‘靠山’,但在达成合作、拿到‘乐颐’这一品牌后,部分‘投资人’向总公司提出全权出资托管的要求,进一步加剧了苏州乐颐的资金压力”。

  而压垮苏州乐颐的“最后一根稻草”则是2017年的被收购一事。2017年3月13日,中发利合(浙江)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发利合”)全资收购已经走向下坡的苏州乐颐。但据知情人透露,签约完成后,中发利合并没有对苏州乐颐进行管理,也没有清算收购资金。此外,据天眼查工商变更数据显示,并购了苏州乐颐一年之后,2018年3月,中发利合进行了工商变更,退出了苏州乐颐。有业内人士直言,频繁“易主”及股东变更,更加速了苏州乐颐的衰落。

  路在何方

  在专家看来,苏州乐颐从兴起到衰败的经历只是国内养老行业的一个缩影,由于养老这一新兴市场蕴藏巨大商机,不少创业者、业外资本、行外人士都有着跻身其中的冲动,然而,由于该行业尚未形成成熟的经营模板和发展规律,部分企业在初步打响名号后就容易疏于管理、盲目扩张融资,而此举也加速了这些企业的衰败,令其难逃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不可否认,部分创业者及中小型民营养老企业受我国养老大市场的吸引,在没有对受众对象进行准确定位的情况下就一头扎进了养老产业。”中国老龄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直言,民营养老企业投资从2013年至今经历了由盲目到逐渐理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些“通病”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具体来说,党俊武分析称,目前,部分民营养老企业在自身的战略规划、投资设计、运营安排、人力使用等方面存在管理无序的问题。而且,有相当一批企业对于资金的使用和把控不够专业,对现金流的掌控不严格。

  “更重要的是,部分民资没有对老龄产业的市场需求进行细化及考量,区分出老龄化市场的刚需品。”党俊武认为,我国养老产业衍生出的各种业态,都是依托重点对象的重点需求而形成具体业务形态,如果不紧贴需求盲目入局,企业最终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其实,就在不久前,同样一度成为行业“网红”的北京双旗杆养老驿站,就存在党俊武等专家提出的供需对接不准等问题,而这也直接导致其走向了倒闭的结局。“除了最直接的成本压力,‘双旗杆们’的经营痛点更在于服务供给与需求错位,以及连锁化率没有跟上等方面。”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红兵直言,养老驿站的服务供给中,上门服务、打包增值服务都是重点,但双旗杆并没有实现供给闭环,就连周边社区老人精确数量、具体需求都没有充分摸清,而该驿站“声名在外”的助餐服务又并不能对经营收入形成太大贡献,只勉强维持打平,长此以往,驿站势必会被拖垮。

  不过,即便如此,仍有业内专家表示,部分企业的经营不善甚至没落,并不能阻止民营资本进入养老市场的热情,对于民营养老企业来说,从政策角度改变客观环境只是第一步,尽快寻找到清晰、成熟的营利模式,才是它们的重任所在。以养老机构为例,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也曾表示,近年来,地方养老机构规模逐渐壮大,尤其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大多已超50%,其中民营养老机构数量增速较为明显,但至少40%都处于亏损状态。“民营养老机构运营成本较大,且由于收费较高导致入住率偏低,回本至少需要十年。”他认为,未来民营养老机构应明确目标群体,并尽量补齐专业人才缺口。

  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 实习记者 杨卉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