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在即,阿里上交了新一季度成绩单,体量足够庞大的阿里,收与支是一本难算的账。11月1日,阿里公布截至2019年9月30日的2020财年二财季财报,1190.2亿元的营收远超市场预期,但增速再度与曾经的最低值接近。各项营收中,电商依旧处于领跑姿态,其他业务稍显暗淡。新零售作为阿里的“明星”,依旧需要集团投资大量资金进行扶持,但已呈现出初步成效。此外,下沉市场作为阿里近几个季度屡次强调的红利来源,为阿里持续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稍显“倦意”。
电商领跑
保持业绩持续增长或多或少都是行业对阿里提出的要求。财报显示,阿里第二财季营收为1190.2亿元,远高于此前市场预估的1166.9亿元。归属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725.4亿元,同样高于市场预期的169.3亿元。
高于市场预期的成绩单足以为阿里赢得满堂彩,但趋缓的增速也值得关注。从营收来看,本季度,阿里营收同比增长40%,低于上季度42%的同比增速。40%的增速还是阿里2016财年四季度营收增速低至39%后,再一次达到了偏低的水平。仅就历年财报二季度而言,本季度增速同样低于2017财年到2019财年的55%、61%和54%。
“近四个季度,阿里营收增速处于趋稳的态势,相比往年高于50%、60%以上的增速,本季度增速更趋理性。对于阿里来讲,将营收增速保持在40%以上已着实不易,各项业务各有抵消,核心电商受到诸多电商企业的冲击,而非核心业务还处于蓄力状态。”投资人何南野解释称。
时至今日,包括电子商务在内的核心商业业务一直都是阿里最大的收入来源,与其他业务相比一直在集团内处于领跑姿态。财报显示,阿里核心商业业务营收1012.2亿元,同比增长40%。按占比来看,核心商业业务、云计算、数字媒体娱乐业务、创新收入及其他这四大业务比例分别为85%、8%、6%和1%,数字媒体娱乐业务的占比小幅上升。
新零售成新赛道
布局了多年的新零售再度进入了新一轮的扩张期。从财报来看,中国商业零售下的“其他收入”实现营收182.1亿元,同比增长125%,成为了各项收入中增速最快的一类,这项营收中就包含了盒马、天猫超市代表的新零售。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对新零售的投入进入了新一轮的增长期,购买商品与设备花费从上季度的58.56亿元,大幅增至91.56亿元。
从自有门店上看,本季度,自有门店总数为170家,期内净增门店20家,高于上一财季的15家,这也打破了2018年以来,增速放缓的局面。截至9月底,经营12个月以上的自营门店已经实现了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盈利。年度活跃用户超过2000万,留存率达到60%,人均消费金额超过了3000元。
盒马从大店进入了铺设小店的阶段,天猫超市拉开了分钟即配送的帷幕,刚刚收购而来的考拉海购被寄予厚望。作为其他收入,新零售的爆发力开始显现。在业内人士看来,新零售的热度虽然有所下滑,但背后的商业模式逐渐成型。
释放下沉红利
下沉为阿里创造了新用户快速增长的美好前景,如今下沉市场人口红利的势头不再有此前那般强劲。此前,阿里在财报里强调70%的新增用户来源于低线城市,如今则不再刻意强调下沉的张力。
本季度,淘宝天猫移动端月活为7.85亿,比去年同期与上一财季增1.19亿、3000万,同比增速与环比增速分别为17.8%、3.97%,低于上一季度同比增19.1%、环比增4.7%的速度。有所回落的数据,暗示下沉市场为阿里带来的新增用户红利开始趋弱。
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赵振营分析认为,下沉市场的入局者不断增多,除了原本就占有优势的拼多多外,苏宁、京东乃至众多垂直电商均纷纷入局,其势头并不弱于阿里。对于在一二线市场有话语权的阿里来讲,在下沉方面,淘宝、天猫、聚划算都算是新来者,多少需要重新布局,甚至特定情况下未必会有垂直电商深入细分人群更有优势;此外,各大电商平台均在争夺下沉市场,增量空间自然会被快速压缩。
北京商报记者 赵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