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签RCEP 印度的贸易逆差焦虑症
英国议会下院选举产生新议长
欧央行新总裁首秀向德国示好
下一篇4 2019年11月06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拒签RCEP 印度的贸易逆差焦虑症

 

  印度不愧是RCEP中名副其实的钉子户。15个国家在经历了七年漫长的等待之后,等来的依然只是印度的一句“退群不干”。七年间,印度的态度反反复复,理由无非是于己不利,认为伴随贸易扩大而来的只会是贸易逆差,颇有美国的封锁态度。不过,只靠步入下行通道的内部经济,可能难以支撑起印度的“大国愿景”。

  拒签RCEP

  4日,第三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会后,与会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宣布,RCEP 15个成员国结束全部文本谈判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并将致力于确保明年签署协议。

  “出于国家利益,我们做出了不加入RCEP的正确决定。印度真诚地参加了RCEP,并进行了艰苦的谈判。印度有重大的核心利益尚未解决。”就在15国为这场历时七年的谈判画上完满的句号时,印度外交部的一纸声明表明了自己的态度。3日印度总理莫迪与东盟领导人合影时还是大笑的状态,一天后就将自己隔离在了这个朋友圈之外。

  RCEP,即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的英文简称,由东盟10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6个对话伙伴国参加,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一个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协定将涵盖约全球人口的一半,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的32.2%,贸易额约占全球的29.1%。

  “我的良心不让我加入RCEP协定。”对于拒绝入群的理由,莫迪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根据莫迪的说法,目前RCEP协定没有充分体现RCEP的基本精神和一致的指导原则,没有令人满意地解决印度的问题和关切,因此,印度不可能加入RCEP。此外,莫迪还认为这个协议未能照顾到印度包括农民、商人、工人、消费者以及各行业的利益。简言之,就是印度认为谈判结果不利于自己。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小雪表示,RCEP谈了七年迟迟没有达成一致,主要就是因为印度。这七年中,印度一直是最大的阻力,认为自己的要求在谈判中并没有得到满足。

  不过,即使印度不加入RCEP,也不妨碍这个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东亚自贸区的呼之欲出。事实上,其他各国早就等不及了。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对RCEP历时七年谈判仍未完成表示不满,要求排除印度尽快签署协议。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力挺RCEP,“我们需要一个开放、规则明确的贸易系统来维持经济增长,必须维护世贸组织的地位,就东盟而言,需要通过RCEP等具体的区域贸易协议来加速更深层次的经济一体化。”菲律宾财政部长多明格斯也坦言:“是时候结束长达七年的谈判了。”

  国内的反对声

  前一天是笑脸,后一天就成了黑脸,在国内一波接一波的反对浪潮之下,莫迪也很难。《南华早报》在报道中指出,莫迪正面临来自国内的批评,不少声音认为,印度已经对其他15国存在贸易逆差,RCEP更会带来大量进口货物,将对当地工业造成冲击破坏。

  乳品就是其中之一,印度当地的奶牛养殖户对于加入RCEP后可能会遭受到的来自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乳制品威胁担忧不已。印度渔业、畜牧业和乳品业部长吉里拉吉·辛格近日还曾公开发言,要求印度商务部在谈判时,要将乳制品行业排除在RCEP之外。印度钢铁工业部门也已经表达了类似的担忧。

  在印度看来,乳制品只是贸易冲击的缩影之一。印度金融资讯门户Money Control指出,RCEP可能会要求印度在未来15年内对目前进口到该国的商品削减约90%的关税,印度市场由此将有更多来自中国的商品,以及源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乳制品。2018-2019年,印度已经与11个RCEP成员国出现了贸易逆差。印度方面公布数据显示,2019财年印度对潜在RCEP成员国的贸易赤字将达到1050亿美元。

  刘小雪告诉北京商报记者,RCEP的目标是通过削减关税等更开放的措施,来建立更广泛的自贸区,而从印度过往的经验来看,虽然贸易交流范围是扩大了,但贸易赤字也在随之增加,其中跟中国的贸易逆差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杞人忧天的态度之下,印度不止一次在谈判过程中反悔。早在10月12日,在曼谷举行的RCEP贸易部长会议上,由于持续存在的分歧,各方没有在会后发表联合声明。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印度希望针对进口产品实施一种“自动触发”保护机制,以便更好地保护本国企业不受进口产品激增的影响。

  “其实阻止印度加入RCEP的主要是国内因素,现在印度经济不振,国内对莫迪的反对声比较大,且现在印度的经济一时半会儿也没有复苏的迹象。”刘小雪坦言。据印度报业托拉斯4日报道,国大党、印共(马)、草根国大党、达罗毗荼进步联盟等政党领导人当天齐聚新德里,讨论经济下行及RCEP谈判对印度的影响,要求莫迪政府为“经济放缓、失业率飙升、农业危机”等问题负责。

  莫迪的压力

  在满足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扩大开放带来的新机遇之下,莫迪选择了前者,但这个选择也挑战重重,毕竟以印度现在的经济形势来看,要想以一己之力对抗全球深度衰退的压力,并不容易。

  今年以来,印度经济失速的证据越来越多。二季度实际GDP增速降至5%,已经是连续第五个季度放缓,并创下自2013 年一季度以来的新低;私人部门投资和消费增长均相对低迷,拖累整体增长水平。在上个月的最新预测报告中,世界银行下调印度2019年的GDP预期,从7.5%下调至6%。

  制造业的压力正悬在印度的头顶。今年8月,印度的制造业PMI指数降至51.4,创15个月以来新低。IHS Markit首席经济学家利马表示,除非制造商愿意加大投入,否则短期内很难看到制造业的复苏。此外,印度乘用车市场已经连续十个月出现下跌,继7月销量同比暴跌31%之后,8月数据进一步恶化,大跌了41%。

  在今年8月连任成功时,莫迪许下了金口玉言,提出了自己第二任期(2019-2024年)的五年国家愿景,宣布“要在五年内将印度建成5万亿美元经济体”,并将宝押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外资两方面。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印度政府在今年9月进一步推出了大规模减税手段来刺激经济和投资需求。

  但莫迪的“五万亿之梦”没有那么简单。因为经济增速下滑严重,大批企业削减产能,印度政府的相关税收可能难以完成。而印度目前的财政赤字情况已经不堪重负,10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度上半财年的财政赤字已经约占全年赤字目标的93%。减税政策将让印度每年损失税收收入1.45万亿卢比。

  而要拉动投资,如今排斥多边协议的印度,似乎也没了优势。有舍才有得,于印度而言,放弃了RCEP创始国的身份之后,意味着失去了以较低成本融入东亚产业分工体系的机会,也失去了在这个约有35亿人口、GDP总和高达23万亿美元的自贸区跟进现代化的机会,相反,坐拥制造业低成本的东南亚各国则可能会进一步挤占印度的位置。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汤艺甜/文 CFP/图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