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配送时效由按天计算变为按分钟计算,前置仓模式无疑成为今年“双11”的重头戏。11月11日上午8:01,天猫双11第一亿个包裹发出。为了让配送时效更为可控且降低成本,电商企业安置了大量的前置仓,商超更是开辟了专属的分拣区域,两者的配合愈发密切。前置仓如何备战调货,能否承受“双11”瞬时爆发力,又是否具备竞争力等,均是值得思考的话题。
按分钟配送
第十一个“双11”如约而至,就在消费者狂欢的背后,物流行业也迎来了一场大考:消费者对物流时效的心理期待,从以天计,到以小时计,现在则是以分钟计。“双11”不仅是零售企业的竞速之战,更是快递企业的大考。
面对一年高过一年的交易量,与不断升级的用户诉求,从零售商到企业,都在不断尝试各种新模式来缓解压力。在今年9月27日,中国11家主流快递公司联合宣布,与天猫、菜鸟一起正式启动2019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的物流备战。菜鸟方面把部分预售商品精准发配到离消费者10公里左右的丹鸟“前置仓”,称可以装满16个水立方,其中九成包裹预计能实现当次日达。
11月11日上午8:01,天猫双11第一亿个包裹发出,仅用8小时,刷新纪录。根据菜鸟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13年以来,同样数量的订单发货时长已经累计缩短40个小时。
另据苏宁方面介绍,在“双11”期间,苏宁场景零售的解决方案——“1小时场景生活圈”正式推出。唯品会也宣布将应用物流供应链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线上线下商品的采购分仓调拨,提供供应链整体的效率与质量。
痛点仍存
尽管前置仓和其他新技术的运用让人们对今年的“双11”物流配送速度有了一定的期待。但这些前置仓们如何备战调货,又是否真的能够承受“双11”瞬时爆发力,是否具备竞争力等,均是耐人寻味的话题。
尽管前置仓距离消费者更近,但也存在着容量有限、成本较高等痛点。以前置仓为核心模式的每日优鲜为例,尽管凭借一早跑通的一套前置仓快送体系迅速占领了市场,但面对盒马鲜生、多点等平台的竞争,其前置仓模式sku数量有限的痛点也愈发明显,对用户留存造成影响。
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赵振营认为,电子商务是一个订单集中度奇低的零售模式,为了降低货品在消费者付费之后的在途时间,企业采取了前置仓战略。但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前置仓仍然无法让消费者在下单之后即时拿到商品,分仓导致仓储人员利用率偏低和仓储成本升高,大仓的小仓化影响智慧仓储设备的引入和智慧仓储设备价值的发挥,这些都是目前前置仓的痛点。
北商研究院特约专家、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认为,前置仓是现阶段很重要的一项技术。不过,由于前置仓成为了一个投资风口,导致现在有很多并没有实际需求的企业在盲目地投资前置仓,很多投资人在这里也愿意给予资金的投入,这种情况下很多的创业方也在做这种前置仓的项目来吸引各种投资,但这种投资很可能将来的回报率很低。
配送的未来
“电子商务的优势在于砍掉了商品流通中过多的流通环节,降低了商品流通成本,并把这种节约下来的流通成本反哺给商家和消费者,然而由于电商是在线交易,消费者无法即时拿到商品,下单之后的配送过程成了一种在消费者享受低价实惠时的等待煎熬,这影响着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成为顾客差评的最大诱因。”赵振营表示。
在电商发展初期,商家一般采取的是中心仓发货的模式,这种配送周期较长,无法满足消费者即买即拿的消费期待。而前置仓模式则由原来的单一大库,转变为小库众仓。不过,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前置仓当下并不能充分发挥网络生产和消费的资源配置优化价值,仍需要借助新技术来实现质的提升。
赵振营认为,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和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万物的IP化将引领资源配置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产品和消费的匹配将会实现充分的无缝化链接,在此之前的前置仓战略还只是一个暂时的过渡性方案。
在赖阳看来,对于企业来说,前置仓前期的建设会需要一定的成本,但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商家对于销售的预测判断越来越准,物品能够提前通过预测的消费的变化使得商品提前存放在前置仓中,后期物流的效率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总体来说,前置仓建设的大方向没问题,但应该要让前置仓能够充分运转起来。除了企业自用之外,未来必然发展为大家共享前置仓资源,企业建设的成本将可以有成千上万的合作伙伴共享,同时也能避免大量的重复建设。北京商报记者 闫岩 赵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