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北京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升级到3.0版。两年间,从1.0版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到2.0版增加了企业和群众反映集中的诉求和问题,再到3.0版全面对标企业和群众需求,全方位推进营商环境各领域改革。204项举措,超出前两次总和,凸显了改革力度更大,系统性更强,透明度和参与度更高。
一波接一波的改革举措,在彰显政府决心的同时,旨在为市场主体注入强心剂。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创新活力涌现,企业生存壮大,营商环境是发展土壤。城市竞争力提升,国民经济行稳致远,营商环境是重要助推。
一方面是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全球投资、消费需求渐显颓势;另一方面是国内高质量发展的经济转型要求。于内于外,改革势在必行。
在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中,作为中国的样本城市之一,北京得分连续两年大幅提升,跻身全球前30位。就全国而言,营商环境改革的“北京样本”先行先试,释放了积极信号。
资本和生产要素的流动,营商环境是重要参照系。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如何筑巢引凤?近年来一系列改革过程中已经摸索出一套方式。一方面是做减法,降低门槛,简化流程,压缩时效,给企业更多的无障碍通道,以提高效率,释放经济活力。在已有的尝试中,无论是电力三零服务还是企业开办成本为零,企业开设成本一降再降。
目前,北京每日新设科技型企业数量达到215家,实现翻番。全市拥有独角兽企业82家,接近全国半数。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2%,远超OECD国家2.5%的平均水平。这自然离不开北京构建包容普惠新生态的努力。但同时,这也对北京的营商环境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企业引进来,更要留得住,能壮大。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发展尤其是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还面临着诸多痛点、堵点,例如融资续贷、产权保护。简政放权,并不意味着“无为而治”,在角色定位上,政府既要做减法也要做加法。而加上的身份便是“服务管家”,以“店小二”的姿态,主动靠前,主动对接,主动服务,企业才能最终成为改革的获益者。
此外,市场经济是追求公平竞争的契约经济,只在法治环境下,才能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的规则和秩序,降低交易成本、维护信用关系,保障各种经济活动顺利进行。10月23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首个国家级优化营商环境法规即将落地。
规则越透明,企业发展越踏实。北京优化营商环境3.0版在加强信用和法治建设,让市场环境更公平的同时,也在逐渐织密制度网络。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军此前谈道,将加快研究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地方法规形式细化落实国家《条例》中的原则性规定,同时积极对标国际先进规则,率先探索一批先行先试改革措施。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营商环境改善当然也非一日之功。可以想见,北京优化营商环境3.0是最新版本,但绝非最终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