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年旅游消费需求大幅攀升,旅居养老(又称“候鸟式养老”)这类新产品也在老年人中快速普及。11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多家OTA获悉,近期由于南下过冬老人增加,11月“避寒类”旅游产品预订增幅明显,其中,在携程上,三亚、昆明等地预订高峰时段机票搜索量同比上涨高达100%,而珠海和佛山等作为新兴候鸟式养老目的地,机票预订量同比增幅也超过了50%。而且,为满足“候鸟”老人南飞需求,2019年冬春航季期间,国内各航空公司纷纷新开或加密了飞往上述热门目的地的航班。不过在业内看来,旅居养老刚刚兴起,不少目的地中针对老年游客的专业化设施、医疗配套尚不充足,“旅而不养”难题始终难以攻克。
“候鸟”集中南下
10月以来这股强冷空气的到来,不仅让爱玩雪的年轻人对冬季旅游有了更多的期待,也让众多老年人收拾行囊踏上了南下避寒、度假的旅程。“近期,一年一度的‘南迁’过冬高峰再次来临,而今年,加入这一队伍的老年群体出现了明显增长。”有OTA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据携程统计数据显示,近期“候鸟”航班热度快速攀升。11月初至今,因大量老年人选择前往南方城市旅居养老,平台上以三亚、昆明、北海等地为目的地的机票搜索量同比增长高达100%;同时,珠海和佛山等新兴目的地,机票预订量同比增幅也超过了50%。“此外,还有不少老年游客选择去东南亚享受冬日暖阳。从携程机票搜索和预订数据来看,泰国、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柬埔寨都是这类人群选择的热门目的地。”携程旅游相关负责人表示。
无独有偶,近期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中国候鸟式养老冬季栖息地适宜度指数》中也提出,通过对最冷一月日平均气温10摄氏度(个别略低于10摄氏度)的南方六省市51个城市的调查,三亚位居适合老年人冬季旅居养老目的地首位,而这也导致近年来当地频繁落地了诸多候鸟式养老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为满足“候鸟”老人南飞需求,近期多家航空公司也相应地调整了航班频次,其中,北京至三亚航线由每天11个航班增加到22个,而南京飞三亚,由每天7个航班增加至8个。
旅与居需求细化
“其实,候鸟式养老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短期度假、旅游为主的需求,另一种则是以月为单位,每年都有较长一段时间异地居住避暑、避寒的方式。”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兴斌介绍,选择前者的老年人可能会跟团,也可能会通过自由行的方式,以旅为主、以居为辅;而对于更青睐后者的老年消费者来说,在目的地购置房产或者租住民宿可能是更主流的养老方式,居的概念重于旅。
据多家企业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三亚、北海、昆明暂居今冬避寒游市场目的地前三位。而对于旅居养老客源格局的变化,上述携程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虽然北方老人一直是候鸟式养老的主力人群,北京、哈尔滨、沈阳也位居候鸟式过冬客源地排行榜三甲,但由于没有集中供暖,面对冬季湿冷天气,部分南方城市及西南地区也逐渐兴起了这种新的避寒消费方式。
具体来说,对于那些仍然将旅游视为候鸟式养老主要目的的老年人,马蜂窝旅游研究中心负责人冯饶介绍,近年来,温泉与康养等旅行主题相结合的旅游线路愈发受到这类人群的关注,比如:冬季去海南养生的老年人在享受温暖气候、欣赏海南风光的同时,借助温泉来丰富自己的养生之旅。
而对于更注重“居”的“候鸟”老人们来说,开发商则动起了各种脑筋,比如组织老年购房者以旅游带看楼盘的名义前往海南等地旅游等,而这也着实吸引不少老年人开启了异地养老的模式。家住北京的消费者孙女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为了让家里的老年人冬季可以到南方度假,自己于2016年在三亚购置了一套房产,每年都会在当地居住1-2个月,“入住后我们发现,小区中几乎全都是从北方过去旅居养老的老年人,有些人甚至一住下就是小半年,从11月到次年3、4月都搬到海南生活”。
“养”是关键
其实,在我国众多城市中,旅居、康养早已被纳入了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之中。就在本月,民政部还曾发布消息称,广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省民政厅共同签署了《旅居养老合作框架协议》,研究设立四省旅居养老对口合作产业服务平台,研发建立旅居养老智能化服务平台,建立老年人数据库,以此实现数据共享、系统对接、供需匹配等要求。与此同时,四省还将合作探索建立南北互动的旅居养老模式,共同研发旅居养老产品。
中国老龄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旅居养老模式在我国已有几年的经验,总体来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南北方城市通过建设旅游小镇共享资源信息、“冬病夏治”等方式,确实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不过党俊武也指出,目前旅居养老在诚信经营、信息共享互通的优惠政策、老年人的安全保障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还有所欠缺。
王兴斌更进一步提出,虽然不少城市都规划、建设了旅居养老基地、养老机构,有些旅游企业也推出了针对这类需求的旅游产品,但整体来看,“旅而不养”的情况在行业内仍然普遍存在,大量旅居设施与一般的旅游度假设施并无二致,老年人最急需的医疗、康复、养生等配套供应短缺问题突出,相关服务的针对性也不够强。“老年人在‘候鸟式养老’的过程中,最担心的莫过于常用药能否在目的地城市买到,万一生病或水土不服,能否及时在人生地不熟的异乡找到医疗机构医治,以及医药费用能否异地报销等。”王兴斌坦言。
但另一方面,还有经营者表示,候鸟式旅游项目盈利周期过长,不像普通团队最多一周的时间就可盈利,所以大多数组团社和地接社对此类项目积极性不高。还有养老机构负责人表示,如果特别针对“候鸟”老人投建项目的话,机构还需要面对淡旺季巨大客流落差的问题,“毕竟旅居不是长居,很多老年人在旅居目的地居住的时间还是不会超过自己家里的”。在王兴斌看来,这些都是开发旅居养老项目的企业和地方政府部门下一阶段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