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今年以来,商业银行掌门更迭、高管变动已成为常见现象。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2日,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中,辞任的董事长、行长及副行长共计22位之多,且大多源于工作变动的原因,而随人事变动潮而来的则是多家银行高管团队“虚位以待”的局面。
空缺两个月的光大银行即将迎来新任行长。光大银行11月29日晚间公告显示,该行董事会同意聘任现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刘金为光大银行行长,任职资格获银保监会核准之日起生效。在迎来新人选之前,光大银行行长一职已空缺两个月时间,该行原行长葛海蛟因工作调整于9月30日提交了辞呈。
上述案例只是今年大中型银行高管人员频繁变动的一个缩影。12月2日,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6家国有银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中,已有22位董事长、行长及副行长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例如,工商银行原董事长易会满在年初辞去该行董事长等职务,出任证监会主席;中国银行原董事长陈四清于5月正式出任工商银行董事长。
在股份制银行中,高管人员变动也较大。比如,招商银行2月1日召开的董事会会议同意该行原副行长朱琦和赵驹辞职,辞职原因为工作需要;同时,该行今年也迎来3名新副行长——王云桂、汪建中和施顺华。
从银行高管的变动情况来看,多数是因为工作调动或到龄退休。因工作调整而“离巢”的高管中,有多名人员赴地方担任省级干部。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今年9月,就有3位大中型银行高管进入地方政府。
上任光大银行行长一职尚不足一年的葛海蛟在离开该行后进入地方政府,今年9月28日,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任命葛海蛟为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9月27日,交通银行副行长吴伟被任命为山西省副省长;同月,工商银行原副行长谭炯赴贵州省任该省副省长。另外,10月,农业银行原副行长蔡东出任吉林省副省长。
事实上,从金融系统到地方政府任职的人事变动案例近年来并不鲜见。从以往情况来看,有金融背景的银行高管到地方后的工作,主要为当地的金融、商务、国有资产管理等,并分管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等。分析人士指出,银行高管熟悉金融业务,到地方担任要职能够帮助地方政府解决融资难题,也能为当地带来大量的金融资源。另一方面,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时期,具有金融行业深厚从业经历的专业人才的加入,可以增强地方领导班子对于金融的认识,协调好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金融稳定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管频繁离职的同时,多家银行也面临重要职位空缺的情形。例如邮储银行在前行长吕家进调任交通银行任副行长之后,行长一职已空缺10个月之久。不过,近日有消息称,江苏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王江将出任中国银行行长。对此,中国银行相关人士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公告为准”。而在股份制银行中,渤海银行行长一职在原行长付钢4月离任后,也处于空缺状态。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银行行长、副行长等重要岗位的职责重大,因此任免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考核筛选,另外重新选聘需要经历一系列程序,因此也会出现一段时间的空白期。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工程系教授刘澄表示,高管的空缺不会对银行业绩造成大的影响,因为大型银行的发展是靠制度、体系的力量。在主要高管空缺的同时,每家银行还有其他领导在主持工作。
从上述情况来看,近年来大型商业银行的高管团队更迭较为频繁。首创证券研发部总经理王剑辉认为,对于金融行业来说,通常的人才流动是比较健康的制度设计,使得金融行业高管人员的视野更为开阔,对于行业的长期发展是有利的。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表示,建立稳定的管理团队是银行的第一要务,在当前金融深化改革的关键期,频繁的人事调整在给银行带来新活力、新思路的同时,也可能不利于银行既有战略的贯彻。
刘澄表示,高管的变更体现了近年来银行新老更替步伐的加快,同时很多银行高管被提拔到地方政府任要职,也体现了金融在国家地位的上升。另外,银行高管频繁上演跨行交流,也使得银行之间相互交流的频率加快,共同提高银行业整体管理水准。但是,现在很多银行高管变更过于频繁,在某家银行的期限过短,不容易形成稳定的经营思路,容易导致银行战略方案调整,不利于银行的稳定经营和发展。因此,银行高管的变动频率不应过于频繁。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