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田艳军)近期,在悦康药业集团四期宿舍居住的职工发现,门前的无照商贩占道经营现象不见了,行政执法、综合治理车辆身影频现。与此同时,上海沙龙商业区周边的露天烧烤也早已不见踪影,周边居民再也不受烟雾缭绕的困扰,这是经开区城管执法领域将执法力量下沉到街道所取得的成效。基层治理能力的加强和提升,让无照商贩、露天烧烤等众多城市环境秩序固症顽疾消失不见,给群众营造了宜居绿色的城市环境。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经开区综合执法部门深入学习并践行全会精神,在前期着力推动城市治理重心和资源向街道社区下沉的基础上,聚焦城管执法领域的主责主业,整合执法力量,通过创新做法、形成机制,不断提升“接诉即办”的能力水平。城管执法领域主要执法力量派驻街道,实现了执法事项属地化管理,下沉街道执法队主动借助街道的属地优势和人员力量,加强与荣华街道、博兴街道相关部门的协同协作,做好辖区城市管理工作。
城管执法力量下沉到街道后,联合街道所辖社区人员,建立执法联动机制,延长了执法触角。通过机动巡查队伍与固定社区点位相结合,拓宽执法问题发现渠道,及时将社区周围存在的城市管理问题反馈辖区执法队,从而使无照游商占道经营、商户店外经营、商户未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违规设置牌匾广告、商户垃圾分类与清运等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
同时,城管执法力量还联合街道网格员等队伍,壮大了执法力量,针对群众反映突出、问题反复出现的一些执法难题开展联合执法。“在治理无照商贩等顽疾时,网格员在重点时段、重点点位进行早中晚三班制巡回盯守,执法人员对劝离无效的进行重点打击,采用错时盯守与联合执法相结合的方式,巩固执法效果”,荣华街道执法队副队长汪红威说。通过联合执法,无照游商等街面秩序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同仁医院东门、12345东门、嘉捷企业园等此前无照游商乱象高发点位,已经实现占道经营“动态清零”,群众举报大幅下降。
“此前违法建设查处也存在难点问题,往往是执法人员到现场,违法建设停工,而执法人员离开,执法相对人又继续施工”,汪红威介绍说,通过执法力量下沉,也丰富了执法手段,解决了难点问题,组织外聘保安人员全天候严守小区出入口和违建房屋出入口,禁止其进屋进料,对其非法施工设置障碍,责令其停止施工。充分发挥了街道工作方式灵活的特性,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避免执法冲突,化解社会矛盾。
据经开区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执法力量的下沉,既为基层治理探索了新模式,也锤炼了执法队伍,对提高队员业务能力、提升队伍执法效能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极大优化了街道辖区的城市环境秩序。接下来,综合执法局将总结城管执法领域的好经验、好做法,探索所有赋权领域执法力量的下沉机制,把综合执法这张蓝图描绘好,为构建基层治理体系、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提供执法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