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岁末年初回顾2019年,各家险企积极谋求稳健发展和良好业绩的背后也离不开资本的支持。为缓解经营压力、改善治理结构、优化偿付能力、拓展业务范围,2019年,险企“增资补血”可谓异常忙碌。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2019年共有39家险企多渠道“补血”。其中,直接增资总额约315亿元,发债规模达642亿元。不过,增资发债过程中,有险企顺风顺水,也有险企一波三折。
16家险企大手笔增资
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业协会”)官网发布的增资信息来看,2019年共有31家险企发布增资方案,其中增资金额在10亿元及以上的险企有16家,数量上已超过2018年的11家。这16家险企中,包括建信人寿、招商仁和人寿等6家人身险公司,国任财险、泰康在线等6家财险公司,一家保险集团即中国人保集团,此外还有人保再保险等3家再保险公司。
从增资额度看,建信人寿一次性增资60亿元,成为年度增资最高险企。其中,建信人寿6家股东中有5家参与此次增资扩股,建设银行、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上海锦江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华旭投资有限公司分别出资30.6亿元、11.94亿元、11.61亿元、2.94亿元和2.91亿元。不过,有接近建信人寿的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增资手续正在办理中还未完成。
另外,泰康在线在2018年迎来10亿元增资后,2019年又迎来20亿元增资,目前新的增资已获批。
不同于以往增资,随着去年保险业一系列扩大开放政策的出台,外资险企增资扩股热情高涨。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2019年已有13家外资险企增资落地,合计增加注册资本金73.51亿元。其中包括寿险公司7家,如中银三星人寿、中韩人寿等;再保险公司4家,如法国再保险北京分公司、汉诺威再保险上海分公司等;财险公司2家,即利宝保险、现代财险。
去年10月,瑞士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士再保险”)北京分公司在保险业协会发布公告称,营运资金拟从3650万美元增至1.865亿美元,增资金额为1.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0.49亿元。
此外,利宝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宝保险”)在2018年进行三次增资后,2019年12月再发增资公告,公司注册资本金拟从18.46亿元变更为19.36亿元。
发债热情依旧高涨
而除了股东进行直接注资外,发行资本补充债券也成为险企“补血”的方式之一。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共有8家险企发布资本补偿债券共642亿元,相比2018年9家险企发行资本补充债券金额共计715亿元,2019年显得略少,不过仍远超2016、2017年险企295亿元、349.5亿元的发债金额。
对此,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表示,2019年险企的发债规模与2018年接近,主要是随着业务拓展的自然补充和增加。另有业内人士表示,2018年险企发债金额较高的原因之一还包括监管对险企资本核查的趋严。
具体来看,8家险企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额度分别为,中国人寿350亿元、人保财险80亿元、太平财险30亿元、平安产险100亿元、珠江人寿35亿元、百年人寿20亿元、泰康养老保险20亿元、中华联合人寿6亿元。
其中,中国人寿拿下险企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最大一单,银保监会于去年3月同意该公司依照有关规定,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350亿元。
对于发行该债券的用途,中国人寿在此前的公告中曾指出,将用于补充公司资本,以提高偿付能力。而2018年时,中国人寿董事会还审议通过一项议案,拟在未来三年发行总额不超过800亿元人民币补充债务工具。
那么相比增资,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对险企来讲有何优势?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嘉宁表示,险企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是为了增加保险公司的资本,进而保险公司提升抗风险能力和扩大业务规模的需要。和股东增资相比,资本补充债的融资成本更低,而且不会稀释股东股权;同次级债相比,资本补充债可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流动性更高,更受投资者的青睐。
部分险企一波三折
事实上,并非所有保险公司“补血”之路都一帆风顺。
去年4月,中原农险在保险业协会官网发布拟增资公告,拟在原11亿股股份的基础上,新增股份10.0898亿股,增资后总股本为21.0898亿股,本轮增资以每股1.1元的价格进行增资扩股。目前该增资方案已获批。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该公司增资方案自2017年12月就已发布,此后进行了多次调整。其中,2017年12月,中原农险发布公告称,拟在原11亿股股份的基础上,新增股份19亿股,增资后总股本为30亿股,参与股份认购的企业共有15家公司,其中6家为新增公司。2018年5月,新的增资方案中参与认购的公司变为14家,华夏国鼎(北京)商贸有限公司退出认购名单。而到了2019年,上述增资方案原有的14家公司中仅剩4家参与认购,新增股份也从19亿股缩水至10.0898亿股。
对于增资方案频频变更,有业内人士解释称,增资方案出现变动,从商业合作层面看较为正常,毕竟在资金未到账的情况下,出现变动也是在许可范围之内的。同时,面对市场经济下行,保险公司以及股东企业也面临较大压力,加之监管对险企股东的审核趋严,也增加了增资方案的不确定性。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中法人寿依然靠借款度日。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中法人寿2019年已五次向大股东鸿商集团进行借款,累计借款金额为5400万元。同时自2017年以来中法人寿已累计向大股东借款超2.4亿元。而早在2017年8月,中法人寿也提交过增资方案,拟新增注册资本约13亿元,不过此后该方案迟迟未有下文。
此外,还有一些公司对增资也“蠢蠢欲动”,但并未发布详细的增资计划。例如中煤保险于2019年11月在山西省产权交易中心挂牌增资扩股项目,拟引进2-3名投资者。不过,中煤保险在公告中并未写出具体的募集资金金额,并表示视募集情况而定。
多因素倒逼险企“补血”
缘何险企需要进行“增资补血”?对此,某保险公司负责人表示,业绩亏损需要增加运营费用、偿付能力下滑需要补充资本、业务扩张需要资金支持等都是险企进行“增资补血”的常见原因。
如从年度“增资之最”的建信人寿的偿付能力水平来看,在增资未到以及转型价值业务之下,公司自2018年三季度以来连续四个季度出现下滑,截至2019年三季度,建信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已降至10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也下滑至124%。
“近两年一些中小险企在转型过程中逐渐削减或者停售中短存续期产品,而此前在2016年左右销售高利率中短期产品进入退保给付高峰,由此为保险公司带来现金流以及偿付能力下滑压力,虽然监管允许符合条件的险企可适度继续经营中短期产品,不过为保证公司平稳发展,一些险企通过增资或发债补充资本金也成为一种必要手段。” 上述保险公司负责人也提醒称。
俗话说,有多大本钱才能做多大生意。充足的资本也是保险公司下一步拓展经营活动的基础。泰康在线表示,公司持续加大在科技和服务方面的投入。2019年上半年,泰康在线科技投入占固定费用比例达到35%,同比增长40%;运营服务投入占固定费用比例为11%,同比增长152%;车险固定费用投入占公司整体固定费用比例32%,同比增长279%。
外资险企增资动作频频或与保险业扩大开放的利好政策相关。2019年初至今,我国先后推出多项政策,为外资险企进入中国带来多项便利。瑞士再保险回复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公司看好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并期望加大对各条业务线的投入。此次增资将巩固公司在中国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也彰显了公司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此外,利宝保险也表示,此次增资计划主要是为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要,通过持续增资,进一步增强利宝保险的资本实力、偿付能力、抗风险能力等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支持公司业务的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 陈婷婷 李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