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名人堂名家贺新送福
我眼中的艺评家陈传席
“风景背后的风景”四人联展举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01月03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眼中的艺评家陈传席

 

  去年的3月,在松竹书院举办的“绘画中的书法研究”及《中国书法全集·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张大千》首发活动中,是我首次见到陈传席,他是受刘正成邀请,与邵大箴、何加林做一场关于书法与绘画的艺术对话。

  通过当日的讲座,陈传席给我留下了一些初始印象:性情舒朗随和,讲话风趣大方,穿着不拘小节,脸上常常挂着笑容,学者气十足。但令我比较意外的是他的身高,之前尽管从未逢面,但在我的想象中,他应该个子不高,但真实的身高应在1米8以上。

  知道陈传席,源于两年前与几个朋友的闲谈,他们对陈传席的文章评价很高,说他敢于针砭艺术圈的时弊,说实话、说真话,但我一直没有机会去拜读。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央美的书店里看到了他编著的《画坛点将录》,当时时间比较仓促,遗憾的错过了。前年夏天,我在琉璃厂的中国书店再次看到了这本书,由此结缘,我开始从书中了解这位当代的艺术评论大家。

  《画坛点将录》收录了30余位近现代艺术大家及当代画家的点评文章,对于每一位入编的艺术家,陈传席均做出了观点性的解读。其实,对于艺术家的点评从来就不是一件易事,特别是在历史上有影响的大家、名家,因为他们是公众人物,受关注度高,家人、弟子、朋友、旁观者,由于身份不同、角度不同、目的不同,他们的观点及评价自然不同,这就给后来的评论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一个有说服力的论断,往往需要研究者沉下心来付出大量繁复的工作,去实事求是的论证。

  一直以来,关于黄宾虹、齐白石、吴昌硕、傅抱石、潘天寿、徐悲鸿等大家,谁的成就更高一些?谁的笔墨好一些?各自师承是怎样的?作品有哪些优、缺点?面对这些,当代许多评论家有的出于讳言,藏而不说;有的泛泛而谈,表述不甚准确,造成了一些人对于他们的了解不全面,不深入。

  《画坛点将录》给了读者有益的参考。陈传席在书中将当代画坛许多含糊、和稀泥的表述,给出了自己明确、且带锋芒的观点。对这些入编艺术家,他有正面肯定,也有不足建议,有些文字甚至是很犀利,这样的文章能够给人拨云见雾之感,痛快淋漓,对于读者来说是很难忘记的,对于艺术研究和创作者来说是很有史料价值的。比如:陈传席立足于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特性,结合中国历代流传的画论、画理,将黄宾虹、齐白石推崇为中国近现代最为重要的两位艺术家,分析了各自的笔墨精神、艺术气质、文化内涵、风格创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最终得出结论。其他点评文章也是如此,他结合艺术家自身的风格面貌,得出准确的评价。

  以书会友,以文阅人。在读完《画坛点将录》之后,我又花费一年的时间先后阅读了《陈传席文集》、《中国山水画史》等书作,我感到陈传席的著述诠释了一位艺术理论大家的深厚学识。至于原因,我有以下体会:

  天赋秉异,观点犀利。陈传席的很多著作都是在30-40岁左右完成,以《中国山水画史》为例,据他在改版后记中介绍,这本书初稿前九卷完成于1983年,最终完稿于1985年,1988年正式出版,全书约83万字。这本书至2011年5月,已在国内外再版十余次。据了解,陈传席于1950年出生,完成这本著作的时间应是35岁左右。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大量引经据典,说明他35岁之前已对中国美术史历代著作熟读于胸,而且他常说年轻的时候读书是过目不忘的,能够有这样的记忆力和阅读量,对于一般人是不可想象的。另外,他在《中国山水画史》中给出了大量独到的见解,如对五代、北宋时期画家的隶属问题,南北宗论的分属依据、朝代更替与画家风格的变化等现象进行了分析,为读者了解中国山水画史提供了另一个角度。

  治学严谨,博学多识。陈传席的著作对于艺术家的生平、艺术风格优劣、成长历程等方面的研究深入、客观、准确。关于艺术家生卒时间的推断上,他也会结合作品的风貌、风格及笔墨特点进行推理判断,始终以严谨的态度作学问。另外,他在历史、人文、诗词等方面有着深厚的积淀,这使得他可以在著述中旁征博引,提升文章学术厚度、理论及论证依据。

  思想纯清,平淡天真。从陈传席的自述中,了解到他早年经历坎坷及著述被烧、文章被抄袭、人格攻击等种种负面的人生经历。在常人的思维中,这样的经历可能会让人的思想上变得偏激、孤僻、世俗,逐渐丢失掉过往的热情与纯真,但陈传席却一直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比如他在朋友圈经常会发一些锻炼身体、游玩、日常交谈的视频、图片及文字,他至今仍然保持着健康的心态。可能有些人觉得,对于一位大学教授的这些行为,有点不可理解,但我觉得这是历代大家、名人身上不可或缺的独有特质,是真性情的一种体现。

  坚守正道,敢说真话。陈传席有着强烈的是非观念,面对不良现象,常常一针见血的直面应对。他坚持艺术教育、艺术创作要走正道,严守正大气象。为此,他写了大量的文章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些文章大量在报纸、网络等媒体所转载引用,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他在国外讲学中,力推中国艺术,推广中国文化,并写作了《中国艺术怎样影响世界》,取得了很好的反响。从中可以看出,他对艺术是发自内心热爱的,展现了一位中国艺术学者的责任与担当。

  对于陈传席,我只有一面之缘,对他的了解都是从他的著作中获得一点体会,有些认识可能还不全面,未来我将继续关注他的动态,期待他的新作面世。

  隋永刚(作者系中国艺术周刊主编)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