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兴国际机场投入运营不久后,首都国际机场也有望实现全面“升级”。1月15日,市人大代表、首都国际机场集团公司总经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雪松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都国际机场大规模改造工程现处于规划的审批阶段,目前尚没有具体的时间表。刘雪松透露,首都国际机场将投入近400亿元,新建第四跑道、改造三大航站楼,并将轨道交通线路延伸至位于顺义区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以下简称“新国展”),成为更加完善的国际航空枢纽。
用好转场“窗口期”
“为了利用好大兴国际机场投用带来的宝贵的几年转场期,我们准备对首都国际机场进行大规模改造。”刘雪松表示,该项目计划总投资初步估算大概在388亿元左右,预计可能会达到400亿元,有40个项目,包括新建第四跑道,改造T1、T2、T3航站楼,以及综合交通设施的建设。
2019年12月28日,随着国航CA932航班落地,首都国际机场诞生了2019年第1亿名旅客,成为中国第一个年旅客吞吐量过亿人次的机场。
此前的2019年9月,大兴国际机场建成通航,北京进入航空“双枢纽”时代。随着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用,多家航空公司公布转场计划。以南航为例,2020年夏秋航季,南航计划将首都国际机场约50%的航班转场至大兴。2020年冬春航季、2021年夏秋航季,南航将再分别转场约20%航班。预计到2021年3月,南航往返北京航班将全部转场至大兴国际机场运行。
市人大代表、北京临空经济核心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马强表示,“我们会用好‘窗口期’,积极支持首都国际机场航站楼、跑道的改造以及第四跑道的建设,进一步全面提升安全性,让乘客有更好的出行体验”。
“我们将把首都国际机场的整体功能按照现代化、更加完善的国际航空枢纽进行打造。因此,未来几年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会比2018、2019年有所下降,但是结构、品质会进一步提升,为以后发展打下基础。”刘雪松表示。
引入“云巴”“云轨”技术
对于具体的改造方案,刘雪松透露,首都国际机场考虑采用“云巴”“云轨”技术,将T1、T2、T3三个航站楼连接起来,实现T1、T2、T3航站楼之间更便利的通达。
作为一种全新的交通方式,“云巴”属于小量运输系统,搭载了无人驾驶系统、多功能深度集成的综合调度系统、人脸识别等高科技配置,具有造型科技未来、高智能化、建设成本低、建造周期短等优势,多规划用于机场摆渡、景区观光以及社区范围内的循环运载。
为何首都国际机场会选择引入“云巴”?马强解释称,随着客流量增加,首都国际机场附近的交通设施需要进一步提升。不过,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首都国际机场的建设已经比较成熟,地面交通和基础设施都相对固化,不易大拆、大改、大建,而小巧的“云巴”则能够解决这个难题。
目前,首都国际机场T1、T2、T3三个航站楼之间的换乘主要依靠免费摆渡车。摆渡车人满即走,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其中T1、T2之间的换乘也可以完全依靠步行。
10分钟到达新国展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内部航站楼之间的互联互通,加强首都国际机场外部的轨道交通建设也是改造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轨道交通已经成为首都国际机场的一个大短板。”刘雪松介绍,2018、2019年旅客进出首都国际机场采用轨道交通方式的占比仅为13%,而上海虹桥机场轨道交通占比为36%,日本东京两大机场的占比分别为45%和47%。
目前,北京地铁首都机场线是通往首都国际机场的唯一一条轨道交通线路。2008年7月,首都机场线开通运营。首都机场线全长28.1千米,采用Y字形回路运营,沿东直门站、三元桥站、3号航站楼站、2号航站楼站、三元桥站、东直门站的顺序行驶。
刘雪松建议,为了提高首都国际机场轨道交通的出行占比,一方面,“云轨”在连接T1、T2、T3航站楼的同时,还要对外再延伸到新国展,与地铁15号线衔接在一起,届时首都国际机场到新国展将仅需10分钟。另一方面,应加快推动轨道交通R4线北延。
此前,大兴国际机场规划预留多条轨道交通线路,其中就包括轨道交通R4线,R4线可直达中心城区东北部,至首都国际机场,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
不过,接入首都国际机场的轨道交通线路由一条增加至三条,也会带来新的考验。刘雪松表示,首都国际机场的公共交通厅最初设计的规模容量较小,不可能同时容纳三条轨道交通线路的需求,应加快明确未来T3航站楼站位的设置发展,以解决这一问题。
北京商报记者 钱瑜 濮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