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如其来,打乱了许多小微企业发展的阵脚。现金流中断、转型困难,没有殷实的家底,却又是吸纳就业的生力军。春节过后至今,北京商报记者辗转半月约访数家小微企业负责人,记录下他们特殊的求生轨迹。
这些企业生产经营领域涉及科技、餐饮、旅游和审计等。在疫情发酵的日子里,政策“及时雨”,小微企业能否恰逢甘霖;“变道”自救,它们怎样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小微企业求生,是眼下这场经济战“疫”里无法回避的大考。
草木皆兵
最初,牛斌仅是通过朋友圈零星获取一些关于疫情的消息,他心里嘀咕,今年大家的日子可能不太好过。但感受到威胁,还是在大年初三那一天。
牛斌的团队名叫北京泛米科技有限公司,是一个由30名员工组成的一站式实验技术与产业应用服务平台。公司一方面负责挖掘企业技术需求,匹配高校院所科研能力和技术成果;另一方面,高校院所做研发时,整合企业力量为其提供仪器和设备。
“放假早,回到老家,村里还是一派欢天喜地迎新年的样子。年初一那天,我还在公司群里发了个红包。直到年初三,全村被封锁。突然间,草木皆兵。”牛斌说。封村当天,牛斌急召公司合伙人和各部门负责人开线上会议。内容主要是疫情期如何通过调整内部工作结构、保障秩序和拓展业务,及时止损。
“疫情一来,科研院所延期返校,不少企业也开始观望,收缩商业需求。供需两端运行同时受阻,业务收缩是必然的。”牛斌说。
以2019年为参考,公司一年营业收入达1000余万元,但消耗的成本同样不菲。其中,用工成本达到500万-600万元,还有近20万元被用作办公场地租金。
牛斌预计,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公司业务量或许能在二季度逐步回暖,但就目前来看,一季度营业额失血过半已是板上钉钉。
等待,等于“烧钱”
相较于牛斌的公司,侧重线下盈利的传统服务业,面对严峻考验更是在所难免。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相较去年春节,疫情期间,全国78%的餐饮企业营业收入损失达100%以上。
韩涛的餐厅位于朝阳区菁英梦谷,主要是为附近的企业提供团餐。餐厅不大,生意正常的时候,每天会出400-500份团餐,利润大概在1.2万-1.6万元间。
据韩涛回忆,由于餐厅主营团餐,随着附近企业相继放假,营收下滑,最后一天盈利仅是几千块钱。
意料之外的是,颗粒无收的日子从春节延续到现在。“刚开始延迟到2月2日复工的时候,还没有太多感觉。真正感到焦虑是再次听到延期的消息。因为怕封城,大年初四我就自驾回京,然后等到今天。”韩涛说。
相较于其他餐企,唯一令韩涛庆幸的是餐厅并不涉及春节订单,无形中规避掉了一部分风险。但即便是这样,在闭店没有现金流输入的情况下,依旧逃脱不掉一个月1万多元的房租和5、6万元的人工成本。
每一天的等待都是在烧钱。韩涛坦言,心里做好的最坏打算是重头再来。
和韩涛一样心焦的还有北京天元假期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元”)总经理史艳丽,她清楚记得过去一个月来,每一个公司蒙损的时刻。
按照规律,1月是旅游旺季。从2019年11月到今年1月,天元出境业务已在酝酿小高潮,其中东南亚路线业务量同比涨幅达30%。
1月20日起,随着疫情信息陆续霸屏,游客开始申请退团;1月23日晚,民航局宣布,次日起已购买机票的旅客可免费自愿退票。
在随后的3天内,订单取消率介于30%-50%;此外,1月27日-2月底的出境线路全部停发或转日期发团,损失约达600万元。
“一般来讲,每年1、2月的旅游盈利会被用于补给4个月淡季的亏损。但今年1月24日-2月29日公司分文未进。这意味着,房租、人员成本及相关全年业务成本待摊、淡季风险抵御金全无出处,压力空前。”史艳丽说。
史艳丽预计,文旅产业想要全面恢复可能要等到4月底。现在只期待能挺过这段时间,抓住下半年的旅游高峰挽回一部分损失。但如果复苏期拉长,损失还将继续扩大。
线上突围
在交流中,牛斌反复强调,对于科技类企业,疫情是挑战,也是机遇,处变思变,才有可能破局。“在年初三召开线上会议后,我们对内外部战略均作出调整,进而建立线下+线上双轨并行的业务模式。”
具体来说,就是足不出户的情况下,扩大线上协调占比,撮合供需。由于团队需要根据企业需求找到匹配的科研院所,但以往这个过程是由线下人工分析完成,必要的时候还需带双方调查走访。
在内部机制上,公司将员工分编为A、B两组,各自独立完成同一件事,以竞争方式提高工作效能。在这期间,不少员工提出主动降薪以削减疫情期公司的营运成本。牛斌说,“这或许正是考验团队凝聚力的时刻,裁员绝不是解渴的办法,但会伤了员工的心”。
在对外战略上,团队针对疫情期市场需求,在春节期间,紧急联络企业和研究人员,设计生产人脸识别红外测温系统,计划推广至各公共场所。目前,订单量已经达30-50份,按照每台测温仪6万-7万元价格保守计算,短期可实现新增营业收入至少在180万元以上。
经过半个月试行,虽然线下依旧蛰伏,但线上业务量曲线明显走高。“这是一次拥抱新模式的尝试,也能就此看出,传统互联网时代,一个小小的改动带来的效应可能是颠覆性的。”牛斌说。
线下逃生口在哪
但线上改革并非万金油,对传统服务业而言,行业基因注定其难以在此次打击中轻易找到逃生口。“之前看到不少餐饮企业从店内用餐转向线上订餐,一些店铺还通过共享员工、骑手,启用非常时期的新经济模式。但这对于一些体量较大的门店尚能发挥效力,但对小微餐企作用有限。”韩涛说。
在韩涛看来,堂食转向外卖,是在需求足够充沛的前提下,解决配送渠道问题。但这对于小体量餐饮企业而言并不现实。毕竟,小微餐企受冲击背后更深层的行业焦虑,是疫情期无法破解的信任危机。
同时,成本也是韩涛不能忽视的问题之一。“疫情期间,各地交通出现滞塞,食材价格涨幅达10%-20%;另一方面,餐厅本身配备外卖业务,即便所有人都随时待命,也无法解决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没有订单。”
餐厅本周即将复工,但运营策略也会被调整。不可避免的是,食材涨价将抬高客单价,同时暂停员工福利,仅保留基本工资;对外运营方面,目前能做的尝试,就是在菜品上包装上标明经手人信息,方便管理和溯源,让顾客放心。
对于旅游产业,疫情期的准备更多也是指向未来。史艳丽介绍,这段时间,工作重点是组织公司人员进行网络业务培训、强化行业知识等,同时研发新品旅游线路,做好宣传预案等,等待旅游高峰期。
政策“及时雨”
“和大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对外部环境非常敏感。现金流一断,撑不了太久。”北京市中关村创业大街董事长姚宏波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2月5日,北京市制定出台《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促进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包括减免房租、延期纳税、补贴小微企业研发成本、加大金融信贷力度等16条帮扶措施。
次日,作为创业企业孵化器的中关村创业大街出台房屋租金(含物业费)减免方案,对于入驻的100多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创业服务机构,全部以50%的额度减免用地租金。
牛斌的团队是其中一员,“2月房租折半计算,可以节省7000-8000元成本。研发的红外测温系统也已经在创业大街完成了首次调试,等设备调试完成后就可以入驻”。
“省钱不是目的,作为企业孵化器,终究是要通过减免租金、帮助对接或承接产品等方式,让小微企业尽快实现自我盈利,回到正常轨道上去。从政策措施来看,目前落地最快的就是减免租金。”姚宏波说。
但姚宏波也坦言,政策是风向,具体落实还需针对不同领域企业继续细化,过程一定要快,否则企业等不了太久。
抵达,何日逢春
在与北京商报记者交流过程中,多家企业负责人表示,对扶持政策略有耳闻,但还仅限于此。
韩涛疑惑,“如果可以减免房租,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该与谁对接?是该去找物业,还是说就这样等?”至于申请贷款,则有很多不确定,怕申请流程长,等不起也不敢尝试。
曾在创业初期尝试申请金融贷款的左聪对此表示理解:“一方面,站在银行角度,发放贷款给并没有多少现金流的小微企业,需要承担很大风险;另一方面,许多小微企业跑经营或做业务,这种情况下,拿什么给人家抵押?”
但对于公司规模稍大一些的天元来说,史艳丽透露,疫情期有望为公司申请到房租减免、延期纳税,退还大部分质保金和贷款增速不低于20%等政策优惠。“但由于公司还没复工,房租等细节还在与房东交涉,资金支持正等待落实。”
“申请贷款融资一定程度上能力挽狂澜。”史艳丽表示,但最棘手的问题是需要涉及金融贷款细节的政策出炉。加快放贷速度,精简审批审核流程和手续,让资金流尽快渗入企业。同时,建议旅游资源能够重新梳理整合,委托给更多的中小微企业策划运营代理等。
“对小微企业来说,很多措施落地存在瓶颈,申请资质达不到或是缺乏申请渠道。”CEI中国企业研究所秘书长唐大杰认为,“企业最大的固定成本是工资和社保。延迟缴纳甚至免除两个月的社保费用,是眼下最立竿见影的办法。”
2月3日,北京市提出延迟缴纳社会保险费。将1月、2月应缴社会保险费征收期延长至3月底。
“很多企业反映,2月10日当天企业应上缴的社保费用已通过银行自动扣除。因为延迟开工已加重了中小微企业负担,虽然政府允许延迟缴纳,但一些人社部门、银行等部门仍要及时跟进,暂停其自动缴费功能。”唐大杰补充道。
2月15日,针对有的企业已经被自动扣缴了社保费,但是又确需这笔资金来周转以渡过难关,北京市人社局新闻发言人陆晓播表示,确需退费的企业,可以在2月17日后登录“北京市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选择新开设的“我要申请退回缴费”通道,按要求申请退回已扣缴社保费。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韩涛为化名)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刘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