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消费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引擎,那么固定资产投资则是全国经济基本面的稳定器。疫情当前,企业生产和销售两端一时难以正常运转,现金流告急。在无米下炊的窘境下,用于产能更新改造甚至扩张等再生产的投资行为难免受到抑制。
稳增长需要稳投资。自2月10日起,全国多地陆续复工复产,一批重大基建项目率先启动,土地拍卖市场开闸,以央企为代表的国字号大军试图锚定波动中的经济之船。不过,在当前固定资产投资的大盘子里,尤其是在制造业投资当中,民间投资贡献过半,帮助民企恢复信心增强活力,政策后招亟待跟上。
基建:1.8万亿流向哪儿
基建作为经济托底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在当前环境下进一步凸显。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将推动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具备条件的行业企业尽快复工复产。
在部委层面,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复了徐州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等多个项目,在地方层面,已经有多个省市区出台年内投资计划。根据北京市发改委近日发布的《北京市2020年重点工程计划》,其中,100项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额度在662亿元。而在2月23日晚间,云南省提出的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总投资预计达3.6万亿元。
与此同时,地方专项债下达规模和速度加快。2月11日,财政部再次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8480亿元,加上此前提前下达的专项债务1万亿元,共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8480亿元。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经济展望》提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基建投资将成为稳增长的关键支撑。
业内人士分析称,由于去年国务院提出“专项债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相关领域”,预计今年专项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会从往年的20%提升到60%-80%。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李峰表示,去年以来,地方专项债在基建投资领域使用的灵活性不断增加,包括2019年6月开始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重大公益性项目资本金,随后又将专项债可作为项目资本金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至与民生领域相关的10个领域。同时,2019年11月国常会提出降低部分基础设施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明确可以通过发行权益型、股权类金融工具筹措资本金等措施。为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未来基建投融资机制上可能会有更多支持政策出台。
受专项债规模扩大、“十三五”规划收官等因素影响,多券商机构预测,2020年稳基建的确定性进一步提升,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回升至8%-9%。2019年,这一数据为3.8%。
制造业:民企如何越冬
“2020年,企业的现金比利润更重要。”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提到,疫情发生后,全国范围内均采取了非常严格的措施,经济活动大量减少,叠加经济下行等影响,与非典时期相比,民营经济受到的冲击预计将更大、更广、更深。
这一情况下,固定资产投入大的企业,现金流的压力加大。遇到困难的企业更多考虑的是,能否将一些能够变现的资产进行处理,以回笼资金。
目前,民间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六成左右,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民间投资的比重超过八成。根据大成企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去年1-2月,民间投资占全国投资总量的比重为60.12%,民间投资增量占全国投资增量的比重为72.9%。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受企业利润增速下滑影响,制造业投资去年是3%的增速,处在下滑周期。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影响较大,一季度企业利润增速可能继续下滑,加上疫情也影响到企业复工复产,制造业投资承压较大。
解决当前复工复产的堵点是恢复企业信心的第一步。整个工业制造业包括钢铁、化工、电力、装备制造以及轻工电子的原材料、零部件及其产品销售如因物流跟不上而停下来,不仅损失巨大,还将对整个上下游带来灾难性影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撰文呼吁的第一点,便是要在管住人流的同时,畅通物流。
潘向东则建议,合理安排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加大减税力度,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盈利。预计随着疫情逐渐被控制,二季度经济将逐渐恢复,制造业投资增速也可能回升。
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看来,在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方面,可以对部分民企主导的重大项目,在审批流程上尝试开通“绿色通道”,各地可着力加大PPP项目有效落地,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基建领域,政策上还可以进一步拓宽市场准入范围。同时,在资金保障方面,银行及资本市场需要加大对民企在制造业及基建领域中长期投资的融资支持,监管层也可以通过调整监管考核指标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源加大在民企投资方向上的配置。
房地产:房住不炒能否守住底线
2月11日,几乎与全国复工同步,北京土地市场迎来鼠年首拍,其中一宗住宅用地经历40轮激烈角逐,最终以46亿元成交。
截至2月18日,2020年北京累计成交15宗宅地,成交总价高达595.88亿元。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盛松成表示,目前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左右,而房地产投资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约为20%,如果再考虑房地产消费和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稳定房地产市场就能在较大程度上稳定经济增长。
据克而瑞研究院最新报告,春节后两周全国土地成交总价TOP 20地块的竞得企业中,国企、央企占到一半。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房企资金收紧的时候,国企具有明显优势,拿地能力也更强。
在“房住不炒”的严监管政策下,许多房企面临资金收紧的情况,疫情出现后,地产销售再度遇冷。对此,2月以来,超过40个城市陆续发布了针对房企的支持和鼓励政策,包括放宽预售、延迟缴纳土地出让金等。
“各地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松动,主要集中于土地和融资层面,目的在于缓解疫情防控期间,由于新房销售接近瘫痪,房企通过销售回款回笼现金流被阻碍所形成的现金流缺口,使房企有能力和有意愿在土地市场上拿地,保证地方财政的收入。”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分析称。
不过,在监管部门最新的表述中,“房住不炒”的基调没有改变。央行上周发布的报告提到,要加快建立房地产金融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2019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9.9%,在固定资产投资几大领域中,保持了较高增速。李奇霖表示,既然疫情结束后房地产大幅放松的可能性不大,房地产投资还是存有下行压力的。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肖涌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