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以来,一个月时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第四次就疫情问题召开,期间还有一次分量相当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战疫的斗志和决心,可见一斑。
从一开始的火力全开、治病救人,到强调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从开始指出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要统筹好“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到一再强调复工复产的前提是防控不可松懈,可谓步步为营,节节胜利。
在2月26日这次常委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发表重要讲话,“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同时湖北省和武汉市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其他有关地区疫情反弹风险不可忽视”。
形势向好,拐点未到,绸缪稳增长,就是当前工作彼此缠绕和呼应的三部曲。基本上,历时一个多月的战疫就是辩证法,分清和辨别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世界卫生组织多次赞扬中国的治理,称其为世界防疫赢得了窗口。
与此同时,在这场大考面前,我们的基层治理经受了巨大的压力测试,在不同时期,暴露出不同的问题。哪怕是近期,地方在应对和治理上渐有头绪之时,也不免手忙脚乱,按下葫芦起了瓢。从小区大姐怒怼社区书记不作为,到“午令夕改”,再到新华社锐评“有必要说清楚,她是怎么离开武汉的”,都时不时震荡着民意。特别是在监狱和养老院出现的疫情,分外搅动舆情。
显然,决策层的信息是通达的、对称的,常委会特别指出,要强化特殊场所和重点人群防护措施。养老、救助、儿童福利、精神卫生医疗等机构,人员密集、环境封闭,相关服务对象自身防护能力弱,要压实属地责任,实施更严格的管理措施,防止外部传染源输入,对已感染患者要全力救治。
具体的职能部门和基层政府,压力山大,出错难免,重要的是亡羊补牢,吃一堑长一智,让治理回到有组织的有序之中。
最后,不管怎样,复工复产对于湖北之外的大部分地区,都是箭已扣弦的事情。这不仅是稳增长的问题,也是我们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所决定的。对此,会议强调,要精准稳妥推进复工复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支持复工复产、恢复和稳定就业、畅通交通运输、保障市场供给等各项工作做细做扎实。并且,会议把话说到了前面,“对复工复产中出现的个别感染病例,应急处置措施要科学精准”。言外之意,不要因噎废食。
治理要精细化,“精准”一词正在成为各项政策的定语标配。我们已然为疫情付出了很大的牺牲,希望在这场遭遇战中,我们的经济觅得新的生机,我们的治理获得新的淬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