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少病毒传播风险,疫情之下的快递从“送货上门”改成“送到社区门口”。面对特殊时期的变化,经开区各社区也纷纷出招破解居民快递的“最后一公里”,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便利居民日常生活。近日,记者走访发现,一些社区的做法因地制宜、颇具特色,让这“最后一公里”在高效便捷的同时,也充满了暖暖的人情味。
亦城景园
多方联动组建送货“帮帮团”
“我在网上买的锅今天到货,辛苦师傅帮取一下!”“中午买的菜送社区门口了,谢谢师傅!”“家里的饮用水喝完了,还得麻烦师傅帮我们打点儿。”……随着复工日的到来, 博兴街道亦城景园社区的居民王斌和家人从黑龙江返京,在北京的家里开始了为期14天的居家观察。刚回京,家里什么东西都缺,于是他每天会在社区的关爱回京人员微信群里将需求发出,很快就会得到一一回应。
这一诉一应的背后,多亏了一个多方联动的“帮帮团”。原来,在亦城景园社区,和王斌一样的外地返京人员还有不少,仅2月14日后返京居家观察人员就有近40人。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新要求,所有返京人员均需进行14天居家观察,这也意味着社区工作人员要同时保障近40位居民14天的居家生活需求。而社区工作人员人手十分有限,服务站社工仅3名,想要做好这项工作的难度和压力可想而知。
好在,社区服务站站长张雪和同事们扛住并化解了这份压力,使返京人员的居家生活需求得到同时满足,这其中奥秘藏在多方力量联动组建的送货“帮帮团”里。
这个专门为居家观察期间回京人员提供送货服务的“帮帮团”,由社区服务站社工、物业工作人员、企业员工组成,对居民楼进行网格化管理,每组划分不同的送货服务内容。其中,物业保安负责帮返京人员打水、送水,服务站社工负责在每天11点和16点为其提供送米、面、油、菜,保洁会在每天9点对每户每日产生的垃圾进行消毒处理、分类后扔到垃圾桶。企业员工负责承担起其他物品的送货服务,由居家观察人员与同住本社区的同事建立联系,采取互助的形式提供服务。
“这种方式不仅减少了社区的工作量,也增强了企业员工之间互帮互助的团结力量,增进了邻里和谐的氛围。”张雪介绍,社区里很多在一个公司工作的同事,因为这次的互助形式变得更加熟识,进一步加深了彼此的感情。
此外,为帮助居民了解自身身体情况,亦城景园社区服务站还对接次渠医院疾控中心的医生,加入社区关爱回京人员信息群,将免费的咨询服务通过微信群送到居民家,随时随地解答居民们关于疫情防控知识的疑问。
赢海庄园
“解禁”居民当起专职“送件员”
咚咚咚!……“有您的快递,我放门口了,您待会儿开门取一下!”2月24日上午10点多,一个胖胖的身影已在博兴街道赢海庄园社区内穿行,忙着为居民们送快递。他并非社区服务站和物业的工作人员,而是一位刚解除居家观察返京居民,也是社区“赢风快递”的一名志愿者。
这位有着特殊身份的“快递小哥”名叫黄云峰,2月3日他和家人从浙江温州返京。回到赢海庄园社区后,一家四口第一时间到社区服务站通过微信扫码报到,详细登记了一行人的返程信息,并加入社区“疫”家人微信群,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安排,主动进行自我居家隔离观察,每天在群内汇报体温、身体情况。由于隔离期间无法外出,社区工作人员为保障居家隔离人员基本生活,肩负起“快递小哥”的工作,黄云峰一家人也在此期间享受到社区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贴心服务。
看到社区工作人员每天风里来雪里去为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忙碌,身为社区业委会委员的黄云峰深知基层工作者的辛酸和不易。上周结束了为期14天的居家隔离观察后,他就对自己居住的整栋楼来了个全面消毒。接着,为了减轻社区工作者的负担,他找到社区工作人员,提出了义务帮居民们将快递从临时置放点送上门的想法。
得到社区工作人同意后,黄云峰立即切换至志愿服务模式,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4点为居民们送快递,同时兼顾居家办公和志愿服务。他还在业主微信群内发布了招募“快递小哥”和配送时间的公告,几天后,两位热心社区志愿服务的居民邓胜、罗鸿雁也先后加入进来。于是,1辆电三轮车,加上3名配送员,这支志愿快递配送小分队就成立了,社区工作人员还为他们取了个好听的名字——“赢风快递”。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除了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4点的固定配送时间,黄云峰、邓胜、罗鸿雁三人还轮流承担起中午为居民们送外卖的服务。偶尔快递太多,黄云峰也会开着自己的车为大家服务。不到一周的时间,他们已累计为居民完成了四五十件快递、外卖的配送。疫情尚未消散,居民们虽然暂时无法和3位志愿者照面,但即使隔着门,这份志愿服务力量和温情也在传递。融媒体中心记者 于晓玲/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