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马甲”点亮一座城
在经开区学雷锋已成为一种习惯
抗击疫情 志愿同行 关于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倡议书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03月06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经开区学雷锋已成为一种习惯

 

  “夕阳红”当起楼门疫情信息报送员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于晓玲)“小王,这是我们楼今天报平安的情况,目前没啥异常。”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后,家住天华园二里社区的毕依明就多了份“新差事”——楼门每日疫情信息报送志愿者,每天她都要收集楼内居民的报平安情况,汇总后向社区居委会社工汇报。

  别看已经50多岁,但毕依明对社区志愿服务的热忱从未减少过。她所居住的小区在天华园二里社区的大雄城市花园小区,小区内住宅楼包含高层、独栋、复式等,格局较为复杂,给居委会做好1300多户居民信息的统计工作带来难度。看着居委会每日为疫情工作忙得焦头烂额,闲不住的老毕行动起来,联系居委会社工提出建楼群管理的法子。商量过后,她主动承担起自己所在11号楼的信息报送工作。 

  不过,因为年前受伤,老毕腿脚不太灵便。但脚力不行,脑力来凑。老毕学着年轻人在楼群里玩起了接龙,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组织楼里邻居在群里接龙报平安。楼里一共68户人,除了留意报平安的邻居有无异常情况,老毕还会关注一直没有发声的住户,询问原因,做好记录。当得知对门为合租户后,她又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入户帮居委会核实租住人员信息。

  同楼的搭档宋英香则肩负起跑腿摸信息的任务,为确保不漏掉关键信息,她还在楼里的A、B、C、D、E、F几个单元门中发展了自己的“线人”,遇到异常情况随时跟大家互通信息,及时向居委会反馈。 

  在天华园二里社区,和毕依明、宋英香一样的楼门信息报送志愿者搭档还有不少,花甲、古稀之年的老年人成为这支志愿队伍的主力。目前,楼群管理模式也在大雄城市花园小区得到进一步推广,覆盖了1-41号楼,全部由这支“夕阳红”志愿团队通过一个个楼门网格为居民的健康家园筑起一道安全墙。 

  独居老人意外摔伤

  安巡员千米冲刺救援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于晓玲)对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普通学生而言,1000米跑需要4分钟左右,而对于不常运动的上班族,所需时间将继续拉长。但3月5日,一位体重200多斤且不常跑步的成年人却用5分钟完成了该项目。他是天华园二里社区的一名安巡员,让他奋力开跑的是社区里一位在家意外摔倒的独居老人。

  这位安巡员名叫李占伟,当天他正在天华园二里社区的大雄城市花园小区外围巡查,上午10点多,居委会的一个电话让他的神情紧张起来。“大雄55号楼的靳阿姨在家摔倒把头磕流血了,赶紧过去看看!”挂断电话,李占伟立刻跑起来,疫情期间,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李占伟彼时巡查地点的北门正处于封闭状态,他需要一路由北向南,由南门的入口进入小区。1000多米的路程不算长,但对于体重200多斤且不常运动的李占伟而言并不轻松。不过,尽管如此,他也一路上没敢歇着:“主要电话里说老人磕到了头部,而且还流了血,担心老人出大事。”

  而当李占伟气喘吁吁地赶到老人家里时,本就在南门值守的同事崔伟已先一步见到老人,居委会社工肖超慧也在随后赶到。现场,见老人摔倒的地方流了很多血,大家立即拨打了120,掌握应急技巧的李占伟则赶紧就地取材,在老人家找来一块干净的纱布帮老师先简单包住伤口。简单询问得知,老人因家里的挂钟停了,便想踩着小板凳取下来换块电池,没想到竟不慎摔倒,后脑勺一下子磕在床尾。好在老人意识还算清醒,但由于孩子在市里上班赶不回来,于是,她便打电话向居委会求助。 

  社区居委会社工和安巡员的到来让老人紧张的情绪渐渐舒缓下来。了解情况后,两位安巡员在等候救护车时,帮老人为挂钟换上了电池。120救护车赶到后,李占伟和肖超慧一起上车陪老人赶往同仁医院急诊医治。随后的就医过程中,两人也时刻陪在老人身边,搀扶着她做检查、包扎、缴费,直到一切都完成,再次将老人平安送返家中。 

  患难见真情,一次对居委会而言再平常不过的紧急救援行动却让老人内心感动不已:“当时流了那么多血我挺害怕,但是看到你们过来了,我心里就感觉有底了。”

  多才职工变身邻里“翻译官”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于晓玲)今年春节,家住亦城茗苑的黄国平和爱人何琴多了一段特别的经历。由于疫情需要,两人利用自己的专业,当起了邻里“翻译官”志愿者,为社区里的国际友人提供帮助。 

  前不久,亦城茗苑社区一位患有糖尿病的日籍住户花岡先生因近期的身体情况感到焦虑。得知社区服务站可以通过线上看病后,花岡先生遂与服务站社工顿伟丽取得联系求助,但由于花岡先生并不会说汉语,诊断工作进入了僵局。

  在大家为沟通苦恼之际,顿伟丽想到了到社区在职党员中寻找帮手的办法。随即,一条“有没有会日语”的询问在社区的两个在职党员微信群中发出。懂日语且正好住在社区的黄国平和爱人何琴看到后立即回应。顿伟丽也及时与“邻里守护者”公益行活动发起者国康医院医生刘红梅取得联系。

  接着,4个人、一台电脑、一部手机,组成了这支临时通话小组的所有。服务站内,黄国平和何琴用流利的日语与花岡先生沟通,询问身体情况,然后翻译成中文由顿伟丽转达给刘红梅,再将医生的建议和嘱咐一字不落地翻译成日语传达回去,顺利帮助花岡先生了解自身身体状况并消除恐慌。

  无独有偶,城乡世纪党建工作站的工作人员也在第二次对楼宇疫情信息摸排工作中遇到了翻译难题。关键时刻,楼宇内企业宏盛谊联(北京)楼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伸出援手,推荐公司员工韩梦瑶为大家提供志愿翻译服务。疫情当前,公司总办主任李清陪着韩梦瑶抽出工作时间,和党建工作站的工作人员一起入户,向楼宇内居住的国际友人沟通需要登记的信息,叮嘱大家做好居家防护。

  青年志愿服务突击队争做战“疫”勤务员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于晓玲)门岗执勤测温、跑腿代买物资、安抚居民情绪、时不时还会为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动动脑瓜儿、出出主意……在中芯花园社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穿蓝马甲,他们充满朝气,有防疫工作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的名字叫作青年志愿服务突击队。 

  这支队伍由社区居委会的党员和团员组成,共计14人,平均年龄26岁。中芯花园社区为复合型社区,共计管辖着3个小区,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后,面临着对2127户5000余人的信息底数摸排,大年初一,这支队伍迅速组建。

  得知需要挨家挨户上门张贴《致居民的一封信》,突击队的王铁翔、李杰、杜鑫池、年宏征主动申请任务最重的3栋员工宿舍楼。每栋楼6层共计482户,没有电梯,几个大男孩就跑上跑下地爬楼,耐着性子用双脚丈量责任,大冬天身上的棉服都被汗水浸湿。返京居家观察居民家缺了粮、少了防疫物资,微信里的一声召唤,就让王国庆不顾风雪迅速奔跑起来,买米买菜送快递,他一会儿工夫就全部送到居民家门口。大雪降温天,青年志愿服务突击队的成员们在棉服外披上一次性雨衣,就和物业一起热火朝天地为居民出行路铲雪清障。 当然,这支突击队有的可不只是体力,还有动脑的能力。为做好疫情期间返京人员信息排查,突击队员王梦滢想出了利用微信小程序统计的方法,提升工作效率和准确率。

  因为每天戴着口罩、穿着蓝马甲,这群年轻人给自己取了两个名字:蒙面侠和蓝精灵。他们说,“作为年轻人,我们要用青春力量为大家站好岗,守好社区安全大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