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到来,令北方昆曲剧院此前计划的数十场演出受到了影响,但演出暂停,剧院的工作一直未停。一部部融合了传统昆曲与战“疫”元素的新作现已相继上线,同时剧院演职人员也在为疫情之后的演出而进行准备。在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看来,对于演出行业而言,最大的挑战并非是现在,而是疫情结束后如何令各方快速恢复状态,因此剧院现阶段也在通过远程指导演员在家练功、并科学安排时间来推进今后的工作,提前做好准备。
创新融合推新作
作为长江以北唯一的专业昆曲艺术表演团体,自春节以来,北方昆曲剧院原本计划在梅兰芳大剧院、天桥剧场、国图艺术中心等场馆为观众带来40余场演出,来满足昆曲爱好者的观演需求。然而,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以上演出均已取消。为了弥补戏迷的遗憾,同时借助昆曲艺术的力量鼓舞战胜疫情的信心,北方昆曲剧院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来实现演出。
短短数日,北方昆曲剧院安排创作并演唱的三首昆曲唱段《端正好·楚江吟》《丹心映日护人寰》《苍生大医》便亮相在观众面前,表达了对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所有医护人员的崇高敬意。与此同时,北方昆曲剧院的年轻创作者们还排练了话剧《2它0她2他0》。
杨凤一表示,昆曲有着600多年的历史,而在诸多作品中,演绎现代的作品较少,此次推出的多部作品也是剧院创作者的一次创新尝试,以《2它0她2他0》为例,该作品便是将话剧与锣鼓点、昆曲的身段等融合在一起,包含了诸多昆曲的元素。
在推出新作的同时,北方昆曲剧院还通过官方微信等平台推出了“文艺抗‘疫’,‘云’赏雅集”专题,并自2月10日起陆续更新昆曲中的经典传统剧目或新创排的精品剧目,让观众依托网络便能欣赏到昆曲演出。截至目前,包括传统昆剧《续琵琶》《白兔记·出猎》,经典剧目《牡丹亭·游园》,新创昆剧《赵氏孤儿》以及原创昆剧《李清照》,均已相继上线,获得不少昆曲爱好者的认可。
停演不停基本功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完全消失,演出行业何时才能恢复线下舞台表演也未能有明确的时间表,因此北方昆曲剧院的演员们均在家练习基本功,且在杨凤一看来,尽管现阶段演出行业面临着停演的损失,但更大的挑战并非是现在,而是疫情结束后,因此剧院也要提前做好准备。
“由于疫情持续一段时间,因此疫情结束后,假若要让剧院的演职员们马上进入工作状态,难免会遇到困难,因此这需要在前期对演职员进行预警。同时,剧院每年需要完成200-300场的演出,且今年有2部大戏、若干部中戏和小戏计划登台,因此也要对今年后续的演出计划提前做好相应安排,并科学安排时间以实现更好的效果。”杨凤一如是说。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现阶段北方昆曲剧院每日均会通过多个网络渠道与演职员们进行沟通,包括微信、抖音、OA系统等,一切能够传递信息的平台均已上阵,一方面督促演员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好,保持好状态迎接今后的演出;另一方面便是为后续登台的作品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如服化道等,使得疫情结束后剧目马上便可登台表演。
剧评人蒋颖认为,昆曲之所以能够传承数百年,与其具有特色的唱腔、身段密不可分,而这均需要持续地练习来获得扎实的基本功。在特殊时期,尽管演员们可在家练习,但状态与平日难免会有所不同,此时便是考验院团的时刻,如何在现阶段布置好演员们的练功,此后又该如何安排让演员们迅速恢复到此前的状态,均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功课。
多渠道吸引年轻观众
当下北方昆曲剧院进行的一系列工作,虽然从表面上看是疫情期间的特殊调整,但实际上也是对昆曲能够实现进一步发展与传承而作出的努力。
杨凤一表示,昆曲由于受到剧种的限制,在创新方面或多或少会受到一定挑战。但通过多年来的努力,现在已经可以欣喜地看到,年轻观众正在逐步回归剧场,同时昆曲的观众也慢慢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这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也令从业者受到鼓舞并充满希望。因此北方昆曲剧院会进一步通过继承与发展并进,推出多层次、多形式、多题材的作品来吸引观众。
公开资料显示,北方昆曲剧院近年来在剧目上不仅继承、 整理了一大批优秀传统剧目,还创作、改编、移植了一大批历史题材和现代题材剧目。以昆剧《清明上河图》为例,为了能够用昆曲这一传统戏曲样式诠释《清明上河图》的深刻寓意,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再现《清明上河图》的恢宏气象,北方昆曲剧院为该作品酝酿了四年之久。
昆曲爱好者梁义是一名“90后”戏迷,在他看来,近年来可以看到昆曲的元素出现在不少新事物的身上,如游戏《王者荣耀》推出的“游园惊梦”甄姬皮肤,便融合了昆曲的元素,当时令身边的不少朋友也欣赏到昆曲的魅力。
与新近事物的融合能够让昆曲获得更高的关注,而不可否认的是,昆曲实现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仍与演出质量密不可分。杨凤一表示,此次疫情也让青年演员能够静下心来,多学习剧目,掌握更好的技术来提升自己。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郑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