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孕妈写给未来宝宝的信
“90后”冲上一线勇战“疫”
8700余名物业人筑牢家园防控线
北京同仁医院援鄂战“疫”记
3上一篇 2020年03月13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同仁医院援鄂战“疫”记

 

  妙手回春最满神,悬壶济世白衣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北京同仁医院的医护人员火速驰援湖北。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在抗击疫情最前线谱写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衣衫半湿却笑容灿烂

  在北京同仁医院援鄂医疗队男护士韩遵海给妻子的家书上,有这么一张照片——刚值完班从隔离病房出来,在“战袍”的包裹与汗水的浸泡下,他衣衫半湿,双手苍白,却笑容灿烂。家书中,他写道:“你放心,武汉是我的福地。非常愿意为这个城市做点事情。”

  韩遵海所在的病区有40多位患者。“之前只是在新闻里看见,真正第一次接触确诊患者,说不害怕是假的。”但他很快调整过来。因为是综合ICU出身,有13年的危重病人护理经验,无论是使用无创呼吸机、对病情预判,还是处理呼吸困难,安抚隔离病人焦虑不安的情绪,韩遵海都游刃有余。但以前最普通的血管穿刺,现在有点困难,“因为戴着两三层手套,再加上出汗,指头寻找血管的感觉不那么灵敏了”。

  医务人员身穿防护服,分不清谁是谁。这天,病房巡视的韩遵海刚说了一句话,就被一位患者听出来:“你是小韩吧!”这位大姐因为护理亲人自己也被感染,家人都被隔离,入院后没有人给她补给日用品,于是韩遵海把自己备用的牙膏、香皂和卫生纸等都送给了她。每次护理完都会多些安慰和鼓励。

  “我怎么也联系不上他了。”韩遵海知道,“他”是大姐护理的亲人,是谁,大姐却不肯透露。

  “您别担心,有医务人员照顾着,可能暂时不方便接电话。”安慰完病人,韩遵海自己心里也跟着难过起来,这个时候失联,很可能是不好的结果。

  “知道病人都很焦虑,但也不知道怎么安慰才好。”大家商量,就在“必要动作”完成后,增加病房巡视。鼓励患者,再多问一句:“您有什么需要的?”甚至自费买来水果,一一送到床头。

  提起这个小伙子,护士长评价道,“踏实好学,遇到问题爱琢磨,虽然干活稍微慢点,但是心细,关爱病人尤其突出”。

  韩遵海的父母在山东临沂的一个小村庄,怕二老担心,他都瞒着。现在,他和妻子的微信头像都换成一幅图:大红色背景下,金色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分外耀眼。宛若两团火,表达着彼此的心照不宣。

  和患者朝夕相处似亲人

  半夜,熟睡中的王洁感到脸上一阵刺挠,伸手去挠,“噗”,水泡被挠破的同时,她一下清醒了,“糟糕,又要好几天才能长好了。唉,我的脸……”

  王洁是北京同仁医院呼吸科的护士,参加北京医疗队援武汉已经一月有余。天生的敏感肌遇到气候变化,再加上长时间捂在密不透风的口罩里,刚到武汉没几天,王洁的脸就过敏了,红肿发胀,尤其是嘴周围因为说话经常水汽集聚,起了很多水泡。最难受的是痒,特别是回到驻地休息的时候。

  提起她,同仁医院援鄂医疗队护理组组长曾宪红竖起大拇指,“王洁是呼吸专业的护士,她总要求尽量多担当,无创式呼吸机使用、有创机械通气等专科护理她都出色完成。其实小洁身材有些胖,穿上防护服会比大家更难受,但她从不叫苦”。

  “叔叔,我给您做个口腔护理。”王洁俯下身子,取出棉签蘸上生理盐水,绕开嘴里的气管插管,轻轻擦拭患者的牙齿和舌头,把边角里刚刚吸痰器没吸干净的痰液带走。“给您擦擦,嘴里没有脏东西,能舒服点。”

  王洁护理的是一位重症患者,对于她的话并无回应,而王洁却不厌其烦地解释,这段日子的经验告诉她,“话疗”也是良药。吸痰是感染风险性很高的操作,短时间会形成大量气溶胶,1小时至少做一次,除此之外还要喂药、翻身、扣背、回抽胃管看看进食量是否合适、关注各种监测仪器……上班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有多辛苦?因为缺氧而发紫的嘴唇,被汗水“清洗”变白的护士鞋或许可以说明。

  到武汉半个月时,王洁的姥姥去世了。作为姥姥最疼爱的孩子,在她最需要的时候,却没能尽孝。有时遇到年纪大的病人,轻轻擦拭他们满是皱纹的脸,王洁不禁想,还没给姥姥这样擦过呢,心里止不住地疼。

  但她不允许自己乱了方寸,“既然来了就要做好”。工作的时候,她要求自己心无旁骛。休息的时候,她认真学习英语,备考研究生,转移注意力。一个月的朝夕相处,和患者已如亲人一般。通讯员 黄汇慧

 
3上一篇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