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闫岩 赵驰)全时便利店的电商业务正在加紧推进中,北京商报记者获悉,全时内部正进行电商业务板块的人员招聘,计划重构电商部,在商品和服务上谋求新变化。
在全时发布的一则招聘公告中,“JAVA开发工程师”等职位都在招聘之列,主要负责电商业务系统的整体设计和开发等工作。
目前,全时电商主要经营的是三方平台的外卖业务,包括美团、饿了么以及京东到家。据全时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全时在2020年对电商业务进行了重新规划。计划一方面将引进新的商品,替换消费者已经不感兴趣的商品。另外还将建立新的会员体系,与消费者进行互动。
值得注意的是,全时在2020年还将探索新的店铺类型,比如纯电商店铺等。据上述负责人透露,“纯电商店铺”按照规划将以低租金、大面积为主,纯粹面向电商市场。里面除了共享线下有的商品以外,也会有专门针对电商消费群体的商品。“可以理解为一个类似‘前置仓’的概念。”该负责人表示,目前便利店的电商还是同线下门店捆绑在一起的,线下门店的销售占比更高。但是线下门店为了追求客流,店面租金相对来说比较高,面积也小,SKU数量普遍有限。因此全时便利店正探索电商和线下更好结合的形式。
便利店试水电商并非新鲜事。此前,7-11、全家等便利店都已经普遍接入美团、饿了么等电商平台。另外,便利蜂、好邻居等便利店也都在建立自有电商平台。更注重线下客流的实体便利店何以对电商业务念念不忘?其背后更多是会员维护的诉求。
便利店用户占比最高的是庞大的年轻消费群体,尤其是20-35岁之间的工薪阶层,而SKU数量有限的便利店实体门店确实较难满足用户更多场景的消费需求。
业内人士认为,便利店门店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企业一方面要考虑怎样为不断增长的用户提供更多元的服务,另一方面则是如何挖掘现有门店和用户资源的更多价值。对于便利店企业来说,线上渠道除了能带来新的流量和更全面的服务模式,促进销售增长以外,也便于进一步探索发展社群等更多模式。另外,打通线上渠道后,便利店企业无疑能拿到更立体、多场景的消费数据,进一步完成数字化转型。全时负责人也表示,通过线上线下数据的交叉分析,将有望更快反馈到供应链端,帮助商品迭代。
精益零售理论创始人、零售专家龚胤全表示,中国主流消费群体已经进入到数字生活时代,手机成为零售业的重要入口,即使便利店距离顾客近且便利,也会有不少顾客选择手机下单支付到店自提的形式。便利店面积小,陈列商品有限,做电商可以扩大商品经营范围,尤其是可以大力销售自有品牌商品。同时,便利店网点密集、离顾客近,可以充当前置仓的功能,顾客下班自提回家也很方便。
不过,尽管诸如好邻居、便利蜂等品牌都在尝试在自有电商平台上售卖门店不包含的更多商品种类,却尚没有成功的案例呈现。便利店做电商要摸索出最优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龚胤全认为,便利店所销售的零食、盒饭等小商品客单价不高,即便顾客承担外卖骑手成本,便利店所要支付给第三方平台佣金或自营电商团队的技术服务费也会大大增加经营成本。另外,当所有便利店都做电商时,彼此又回到了同一竞争环境,最后决定竞争优势的仍然是要开发原创的商品寻求差异化,而非依靠电商平台本身。
北商研究院特约专家、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则认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将会是便利店未来的发展趋势。便利店的特点是贴近消费者,本来是有很好的贴近消费者的资源平台的,但面积非常小,商品品类非常有限。而线上平台则可以作为一个货架延展,来丰富便利店的商品品类。
他同时指出,如果辐射半径过大的话,成本会非常高。所以,具体到操作层面,企业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以现有的店铺体系为基础,探索出一个最优模式,不要过于盲目地做更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