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田艳军)4月10日一早,经开区疫情期间应急通勤车行驶到北京智飞绿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门前稳稳停下,该公司职工杨振海下了通勤车走进大门,确认了下时间,如往常一样准时到达。家住南海家园的他,以前需要倒两次公交才能到企业,经开区为了做好疫情防控,结合企业职工需求增设的应急通勤车开通后,他每天不用倒公交,避免人员聚集,还能准时到达。这样结合群众需求增设公交线路的行动将更加频繁,为更多职工居民送去出行方便。
全面调研全区内公交线网现状及公交站点分布情况、广泛征集企业群众出行需求、整合资源快速开通公交线路……经开区在疫情防控中施行的解决出行需求新方式,新增了10余条公交线路,解决了众多企业不同的出行需求。疫情期间取得的经验,将结合到全区公共交通建设升级工作中去。如今经开区管委会已经与北京市公交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引进公共交通优质资源,结合疫情防控经验,打造高效、精细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城市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疫情发生后,经开区制定的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力求精准高效,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恰恰为城市治理再升级提供支撑。经开区将推进疫情期间在公交、通信、绿化、人员密集区防疫等方面取得的经验,结合到常态化工作中,促进城市精细化治理。
经海产业园一家疫情防护用品生产企业在复工之初,频繁与返乡研发人员及合作单位开展视频会议,通信网络能力稍显不足。经开区了解情况后,协调通信运营商为该区域增设5G基站,升级了通信能力。疫情发生后,经开区通过征集需求、快速推进建设的方式,新建了100多个5G基站,满足了众多企业群众需求。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的经验,经开区将快速推进5G网络、窄带通讯网络建设,推进城市治理信息化。
南海子公园自动计数系统,及博大公园、亦庄企业文化园的计数方式,是为了控制游客流量、减少人员聚集的防疫举措。在工作开展中,不仅起到支撑疫情防控的作用,也产生了公园运营的大数据。各公园计划将数据统计常态化,用大数据支撑公园运营治理方式升级。
设置在各产业园区、楼宇、地铁站的红外热成像测温仪,通过非接触、自动测体温的方式,起到体温筛查、疫情防控的作用。在经开区的推进下,OBE集团、智象云等企业正开发与安检门一体化的红外测温设备,引进到区内人流量密集场所应用,促进疫情防控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