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人变仇人。去年末,水滴筹“扫楼”筹款的风波还历历在目,近日,一则轻松筹、水滴筹员工在医院发生肢体冲突的视频又瞬间将两家公司推上信任危机的风口浪尖。4月16日,关于双方肢体冲突的行政处罚落地,但风波却未就此平息,连同处罚一起被“曝光”的还有网络众筹平台的一众线下管理问题。当做公益变成了抢生意,当爱心与信任变成了流量,无论是“扫楼”筹款还是轻松筹、水滴筹的仇人见面,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公益和商业的这杆秤要怎么平衡?
斗殴者停职并被处行拘
4月15日,有网友称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有水滴筹工作人员与轻松筹工作人员因“扫楼扫病房劝病人立项,碰到对手抢生意”发生肢体冲突。此后,这一事件迅速发酵。4月16日,就斗殴事件的最新进展,水滴筹方面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4月13日,水滴筹员工赵某同某公司员工刘某因口角争执发生肢体冲突,目前赵某已经收到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安机关对其采取了行政拘留14日,并处罚款500元的处罚决定。
此外,水滴筹表示,公司因赵某严重违反公司相关规定,即日起停职反省,并予以重大违规处分。公司再次就员工斗殴事件诚挚道歉。目前水滴筹当地负责人正在积极与刘某沟通,希望给予当面慰问并致歉。并将切实加强员工的教育和管理,提高员工法治意识的教育培训。
这场肢体冲突已经有了结局,但水滴筹与轻松筹的“暗斗”却远没到结束的时候。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目前,水滴筹、轻松筹均就此事发表声明,但声明中也公开“互撕”。水滴筹在4月15日的声明中指出,近期,轻松筹团队内部以水滴筹为假想敌,公开张贴“干死水滴筹”的攻击性标语,并且明确针对水滴筹开展了一系列不规范的挑衅、骚扰和破坏小动作,致使线下连续发生数起双方纠纷和冲突事件。
随后,轻松筹发布声明指出,水滴筹扫楼被举报,怀疑是轻松筹所为,故大打出手,蓄意报复。轻松筹表示未对友商进行任何投诉。同时还指出水滴筹多次对轻松筹员工恐吓、挑衅、主动激起冲突。对于水滴筹的声明,轻松筹方面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水滴筹是在为自己的暴力事件开脱,属于混淆视听,公司员工已多次忍让。
互联网保险“地盘”之争
近年来,轻松筹、水滴筹等网络众筹平台作为一种互联网生态下公益创新模式,为众多困难家庭提供了一条便捷的筹款渠道,但频频发生的线下运营漏洞俨然暴露出这类平台蒙眼狂奔的后遗症。
2019年末,水滴筹为抢占市场,在超过40个城市的医院派驻地推人员,在各个医院病房进行“扫楼”,引导患者发起筹款。而在发起筹款的过程中,顾问们只是口头询问,没有核实患者病情、经济情况等信息。此外,还存在随意填写筹款金额,以及对后续捐款用途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
彼时,人们关于水滴筹的指责就已到涉及信任危机乃至商业消费信任的地步。随后,水滴筹称将对部分地区个别线下人员的违规现象,在调查清楚后予以严惩,同时自即刻起,线下服务团队全面暂停服务,整顿彻查类似违规行为。然而,几个月后,医院斗殴事件再度曝出。
“嘴上说的都是道义,心里想的都是生意。”对于这场斗殴风波,网友如此嘲讽。据了解,轻松筹、水滴筹官网打出零服务费的宣传标语,平台以此树起了“公益”的大旗,但在分析人士看来,对于商业公司而言,零服务费意味着这类平台只能依靠其他盈利途径才能保证公司整体健康持续地运营下去。为此,水滴筹上线了 “水滴保险商城”,轻松筹上线了“轻松保”,目的就是进行商业引流变现。
轻松筹官网显示,截至2018年9月,轻松筹体系在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总数已经冲破5.5亿。而轻松保是轻松筹旗下的互联网保险销售平台,先后与国内多家专业保险公司达成合作,取得了单款保险产品购买转化率高达13%、单月规模保费突破3亿元的成绩。
沪上一位研究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网络众筹、网络互助为轻松筹、水滴筹们营造出了良好的互联网保险营销场景,而流量也正是这类平台获取盈利的关键一环。这也不难理解为何“公益”平台的员工会因“扫楼”而起争执,线下员工管理难题又为何迟迟得不到妥善解决。
关于两家公司目前盈利情况、接下来是否会对员工绩效管理进行调整、如何具体加强员工规范管理等问题,轻松筹、水滴筹方面尚未对北京商报记者做出回应。
商业与公益界限需明确
在乱象频繁发生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公众对网络众筹平台的信任危机。一边是做公益的“初心”,一边是商业公司盈利的需要,如何做好公司管理、如何防范平台过度商业化、如何保护求助者和志愿者的权益也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谈及网络众筹、网络互助平台管理难点,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教授、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君对北京商报记者指出,这类平台做了商业引流也即意味着平台既是公益的,又是商业的,公益和商业的界限在运营中容易混淆,而在公益性和商业性没有分清楚的情况下,商业的运营会借助公益的名义而进行,这也成为平台管理的一大难点,亟待解决。
她指出,网络众筹、网络互助平台是社群经济、共享经济的一种新模式,具有强大生命力,未来前途远大。但在保护这种新生力量的同时也要把公益和利益界定清晰,防范过度商业化对公益事业造成损害。这需要将求助者和志愿者的利益优先考虑,平台在运营中,要承担更多的义务来保证信息的透明,使各方的利益均衡。
而眼下,在监管尚未完善的背景之下,网络众筹平台走上风口浪尖也在“意料之内”。陈文君建议,行业协会应做好行业自律规范,把商业行为和公益行为做界定划分,政府也应该适当介入,监管平台运营,另外还需要加速立法,保证信息透明,让求助者和志愿者的权益得到充分的保护。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马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