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开区这一“分”成色足
垃圾分类“动起来”
试点一年 八成居民家庭建立绿色账户
3上一篇 2020年05月08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试点一年 八成居民家庭建立绿色账户

 

  辖区32个自然小区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80%的居民家庭建立绿色账户、厨余垃圾出桶率较以往增长3-4倍……去年是垃圾分类工作在经开区社区全面推广的第一年,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垃圾源头分类已在区内社区蔚然成风,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

  2.6万余户家庭建立绿色账户

  在一品·亦庄小区居民张改青家里有个神奇的大袋子,只要在里面装满可回收物,然后投放到小区里固定的投递站,就能获得绿色积分,用于兑换洗衣液、香皂、纸巾等居家生活实用品。这种实惠得益于荣华街道在社区推广的“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

  每过一段时间,张改青就要到楼下的24小时自助投递站去一趟。到了门口,她会拿出手机对准入口的玻璃门把手旁贴着的一张二维码扫描开门,将装满可回收垃圾的袋子放进站内。然后趁着出门买菜的功夫,顺便到物业领取一个新的空袋子,扫描袋子上的二维码绑定后即可继续参与垃圾分类。投递点工作人员将定期安排工作人员到站内回收居民们投放的可回收物,并根据居民分类正确率及实际称重,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将积分返还到每位用户的绿色账户中。“我就只需要在家等着积分到账就行!”张改青笑着说。

  不只是可回收物,居民家里的厨余垃圾也同样纳入到“互联网+垃圾分类”线上积分平台。一年多来,荣华街道通过搭建线上平台,为每户居民设置专属二维码的方式,推行一户一码、一户一桶、一户一袋,简化分类操作环节,解决长期阻碍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便民难题,并有力调动居民持续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博兴街道也同样采取绿色积分兑换的形式,引导辖区居民积极参与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如今,和张改青一样拥有绿色账户的居民遍布区内每个小区。据悉,经开区内共计32个自然小区早已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辖区共计2.6万余户居民家庭建立绿色账户,占总户数的80%。

  厨余垃圾出桶率较以往翻3-4倍

  “小伙子,这外卖餐盒里的剩饭剩菜属于厨余垃圾,餐盒涮干净沥干水需要投到可回收物里。”自社区撤桶并站后,每天7:30-9:30和18:00-20:00,在博兴街道亦城景园社区总能看到几位身穿蓝色大褂的工作人员,他们开着一辆装有四个分类垃圾桶的绿色小车,负责在社区流动点接收居民的各类日常生活垃圾。

  他们是该社区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开头那一幕给居民细心讲解垃圾分类知识的叫徐竹水,也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自从干了这份差事,老徐就成了社区里的垃圾分类“专家”,谁家把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弄混了,他一眼就能辨别出来。他对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格外上心,检查到垃圾分类不对,他总要当面指出,然后将正确分类的方法告诉居民,一遍一遍乐此不疲。

  同时,为持续引导居民正确分类,老徐也有自己的“柔性”方法。社区根据博兴街道整体工作安排,作为试点小区推行垃圾分类“合格小票”制度,对于刚开始居民分得不太好的,老徐为其讲解完正确分类方式后,也会给人家发一张粉色的合格小票,以此鼓励大家再接再厉、参与到下次的垃圾分类中。

  工作中的辛苦和劳累自然不必言说,但让老徐和同事们高兴的是,社区厨余垃圾出桶率不断上升。

  相同的情况在区内32个自然小区均有所体现,综合整体情况,相较于未开展垃圾分类前上涨了3-4倍。如今,居民小区每天的厨余垃圾出桶率和纯净度还在持续提高,区内荣华、博兴两街道也继续从各小区物业端发力,通过设立奖励资金的方式引导物业落实责任,使辖区生活垃圾成效得到不断巩固。

  融媒体中心记者 田艳军 于晓玲/文 张笑嫣/摄

 
3上一篇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