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以来,下班后骑着自行车沿着亦庄新城滨河公园进入通明湖公园绕一圈成了SMC中国有限公司职工魏晓然的打卡新爱好,实际上,这也成为越来越多亦城人的选择。
“一个城市的预期就是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公园,老百姓走出来就像在自己家里的花园一样。”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公园城市建设总要求,北京经开区通过森林绕城、绿道连城、碧水穿城、湿地润城、公园遍城、农田留城、景观靓城、文化兴城,加快推进“公园新城”建设,在1829.39公顷的绿地面积中,已经建起总面积为625.02公顷的公园。
数据显示,“五一”以来,仅亦庄新城滨河公园和通明湖公园每天游客人数就超过1.5万人次。
“公园会越来越多。”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经开区正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坚持以规划为统领,统筹谋划建设“公园新城”,打造“人、城、境、业”高度契合的美好城市图景,力争做到产城融合、疏密有致、宜业宜居。
重规划 全域视角打造城绿空间
经开区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把亦庄新城225平方公里的土地通盘思考,布局了“一廊一带,两主九副,水绿贯城”的生态结构,在经开区65平方公里范围内打造“一轴、三带、一环、多园”的绿地总体结构,并通过点状、廊道、面域控制各空间的绿地建设,实现“全区覆绿、一园一品、一街一景、一厂一园”的目标。
在“公园新城”的建设中,将打通绿廊串联形成活力绿脉。通过防护绿地、道路绿廊、轨道交通沿线绿化提升、零散绿地整合,全面连接公园绿地与城市交通,构建主题公园+轨道交通+公交站点的城市空间网络,形成森林绕城、绿道连城的绿色生态体系。同时,治理河湖打造城市水系景观。基于区内“河流、灌渠、湖泊、湿地”完善的水系,打造碧水穿城、湿地润城的生态格局,实现“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目标。
“我们规划实施了荣华路等12条精品景观大道绿化品质提升工程,建设轻轨亦庄线13.8公里带状公园,建成110公里道路慢行系统,形成连续可体验的活力绿脉。”市规自委经开区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
重体验 不仅有美景更有场景
“几乎每周都会带着孩子来通明湖走一走,这里不仅有湖光美景、草木花海,还有机器人、无人车体验,好有未来感。”亦城景园居民李志和说。
而这,正是经开区打造公园城市的特色,以“人”为中心,充分结合区内群众职工工作生活方式,形成带有绿色基础设施和休闲生活野趣双重功能的绿色开放空间,打造活动有场所、科技有场景、文化有展示、景观有亮点的现代都市互动空间。
在公园景观营造上,营造“三季有彩,四季有绿”城市景观。在亲水环境营造上,建设湖中动物小岛,并增加观景平台、亲水步道、钓鱼点位等全方位滨水空间。
在场景设置上,活动广场、服务设施满足群众休闲娱乐需求,科技、科普也成为特色符号。规划建设城市安全等主题公园,打造群众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的城市公园科普教育基地。同时,注重科技新城的塑造与展示,在各公园充分展示区域科技创新文化、工程师文化和工匠精神,配备集无线充电等“八合一”智能座椅、智慧垃圾桶、机器人巡逻车,增加游园群众科技体验感。
重创新 共建共享激活城绿价值
“公园城市是‘绿水青山’的城市表达,具有生态、美学、人文、经济、生活等极其丰富的内涵和价值,这些价值还将无限延展。”经开区通过不断提高城市绿地建设养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发挥绿地建设对生态城市、无废城市、海绵城市的促进作用,激活城市绿地价值,以期形成独特的公园城市“亦庄样本”。
在国际企业文化园商业街区和轻轨公园沿线商业设施建设上,经开区创新性地实施了公园共建共管模式,以各组团为单位,结合周边特色功能和发展潜力,明晰产权归属和运营方式,与区内企业共建相关绿地和配套设施,分区块实行政府监督、企业养护的管理模式。
“我们积极引导支持企业进行屋顶绿化、墙面立体绿化和生态停车场建设,鼓励打造森林工厂、花园式园区,改善园区小气候和环境。”市规自委经开区分局相关工作人员说道,同时,采取绿化和资金补偿两种方式,估算企业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根据不同植被吸附污染物的能力,确定树种及数量,进行企业内部绿化或在区内其他区域进行补种。
未来,经开区将继续努力把亦庄新城建成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并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公园新城”,用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
融媒体中心记者 田艳军 张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