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担当 为国分忧 弘扬企业家精神
创新人才是基础,关键在教育
中小微企业“日子”过得怎么样
从四点看民法典对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完善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07月27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人才是基础,关键在教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隆国强
 

  当前,以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在推动传统产业结构升级,重塑全球分工体系。原有“发达国家技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高收入国家市场”的分工格局正在发生变革。同时,我国国内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传统劳动力比较优势正在弱化,如何将原有劳动力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本优势是新时期我国赢得新一轮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重要因素。新时期,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基础教育,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对于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要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过去,我们着眼于把一个人培养成一个合格的、高水平的劳动者,以适应社会竞争,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但是,人作为劳动者首先是一个人,我们不能因过多地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和对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人其他方面的需要。我们常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的“智”,过去在高考的压力下,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可能主要关注怎么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着眼于考更高的分数,但是“德”也很重要,广义的“德”,还包括人的社会责任、合作精神等。因此,教育不能局限在传统方面,不能只看考分高低。还要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让孩子知道自己以后要干什么,这个挺难的,但是如果把人培养得更加全面,他将来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能够为社会作出很好的贡献,人生也能够有相对更好的成就感、幸福感。

  第二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中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结构快速变化、城市化快速推进阶段,信息技术革命方兴未艾,这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结构都将产生深刻影响,对人才也提出新要求。因此,我们今天的教育一方面要立足现实,使学生走上社会在职场上有竞争力,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另一方面,一定要面向未来,特别是要看到社会变迁的趋势,有前瞻性地培养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人。社会急剧变化对人的挑战很大,技术快速进步对劳动者素养的要求很高,我们培养出来的人,要有自我学习能力,能够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适应未来发展。教育要注重维护好孩子对新事物的敏感天性和好奇心,使之成为能够适应技术变革、社会变革、产业变革,与时俱进的人。

  第三要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培养的人,要适应国家现阶段发展的需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意味着,我们培养的人才对中国特色制度、发展模式等应该有高度的认同,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维护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既要有知识素养、技能素养,又要有精神素养、政治素养。同时也要看到,中国越来越深刻地融入世界,全球化不断深化,未来中国的国民,必须有全球视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