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引路”激活4000亿导航市场
医保目录拟纳入新冠治疗药品
从“杯中窥人”到“生活在树上”
下一篇4 2020年08月04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斗“引路”激活4000亿导航市场

 

  “十年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2019年达到3450亿元,2020年有望超过4000亿元。”8月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就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等情况举行的发布会现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介绍道。

  在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后,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于7月31日正式开通。在“北斗星”的指引下,国内导航产业将迎来一片广阔的市场。

  系统升级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共30颗卫星组成,服务范围覆盖全球。相比于北斗一号和北斗二号,北斗三号在系统功能和性能指标上都实现了升级。

  冉承其介绍,北斗三号具备导航定位和通信数传两大功能,可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区域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共7类服务;全球范围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服务可用性优于99%,亚太地区性能更优。

  “实测的导航定位精度都是2-3米,比我们公布的指标精度更好。”冉承其说。

  此外,短报文通信服务进行了升级拓展,区域通信能力达到每次14000比特(1000汉字),既能传输文字,还可传输语音和图片,并支持每次560比特(40个汉字)的全球通信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北斗三号系统建设攻克了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400多家单位、30余万科技人员集智攻关,攻克星间链路、高精度原子钟等16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500余种器部件国产化研制,实现北斗三号卫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冉承其在会上表示。

  北斗三号工程卫星系统总师林宝军介绍,北斗三号系统不拘泥于当下能够实现的指标,而是通过系统的持续创新把长板和短板结合,持续地改进硬件系统的先进性,通过在轨赋能来解决卫星发射上天后产品性能的持续改善。

  产业链完善

  赖于导航系统的技术升级,集芯片、模块、板卡、终端和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也日趋完善。

  冉承其介绍,北斗系统已全面服务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救灾减灾、农林牧渔、城市治理等行业,融入电力、金融、通信等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建设。

  “十年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2019年达到3450亿元,2020年有望超过4000亿元。”他说。

  中国IDC圈市场顾问郁向飞表示,卫星导航能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车联网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交通、农业、智慧城市、航天、航海等提供保障。“北斗导航在中国的渔船、航天方面的应用相对来说已经非常成熟了。”他说。

  依托于北斗三号系统的强大功能,卫星导航的应用场景也更加丰富和高效。

  “我们靠天上的卫星系统,地面建了一张高精度增强网,中国境内接近3000个地面站,最高精度能够实时处理到厘米级,事后处理可以到毫米级的高精度。”冉承其表示,北斗导航在近期防汛救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形变监测、泥石流这种变化,就是在毫米级的运动上,如果靠这套系统加上相应的辅助设备,就可以实时地形变监测,包括铁路、边坡有泥石流的地方,可以提前预警、转移人员,为抢救赢得时间。”

  据统计,作为北斗定位系统民用示范平台之一,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目前入网车辆已超过650万辆,占全国重载货车的96%以上。

  “下游延伸应用空间很大。”中海达董事长廖定海答复北京商报记者时表示,中海达目前的产业布局加大了对下游应用的拓展力度,“收购了一些做地理信息、智慧城市等方向的企业,也在布局做一些未来智能化、智能应用的方向,比如自动驾驶等方面。”

  他表示,应用方向的拓展一方面是把卫星导航、精准位置服务更加往大众应用延伸和拓展,另一方面是往大的方面走,为企业和国家领域做解决方案和服务。

  与此同时,卫星导航的出海服务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冉承其介绍,目前,北斗相关产品已出口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向亿级以上用户提供服务,基于北斗的国土测绘、精准农业、数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已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成功应用。

  逐步形成市场生态

  卫星导航产业的前景也充满着机遇与挑战。必须承认的是,目前来说,在四大导航系统中,最为人所知的GPS在市场占有率和成熟度方面更胜一筹。

  “美国的GPS系统涵盖180多个国家,在全球的布局和市场应用的程度比北斗导航早,市场面也更广。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目前的使用国家只有一百二三十个,而且相对来说发展中国家和非洲国家更多,在发达地区的市场要弱一些。”郁向飞说。

  然而GPS系统还要面临设备的老化和技术更新,重新升级的成本比较高昂。相对于其他导航系统,北斗三号也具有自己的优势。

  “全球来说,只有中国的北斗和美国的GPS运用得全面一些。”郁向飞表示,北斗导航系统的技术更新,精度也更高,并且在卫星数量上胜过其他系统,覆盖面更广。更值得一提的是,北斗系统能够兼容美国的GPS系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除了系统本身的优势,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发展和创新突破了元器件的生产垄断,使得卫星导航产业的成本大大降低。

  “现在北斗产业链所有环节全部打通,芯片、板卡、天线等实现量产。”冉承其介绍,“现在最便宜的芯片不到1美元,约6元人民币,而且含税,我们特别有信心把芯片做到又好又便宜。”

  郁向飞表示,赖于北斗系统的升级和成本的降低,国内的卫星导航市场生态会逐步完善。

  宏观层面,北斗系统在中欧班列运输、京张高铁建设运营、民用航空等方面得到应用,基于北斗的高精度服务在抗击新冠疫情和南方水灾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从大众生活来看,国内的大部分智能手机均支持北斗导航系统,支持北斗地基增强高精度应用的手机已经上市。

  “成本降低过后,大家都愿意用这个,生态很快就会建立起来,可能五年,甚至更短的话三年。”郁向飞说。

  廖定海则认为,通过北斗系统和5G技术,中国在未来可能是最早一批实现智能化的国家之一,“这个步伐会相对在全世界走得比较快”。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实习记者 余晓宇

  对话中海达董事长廖定海:下游延伸应用空间大

  北京商报:公司现在的产业布局是怎样的,发展着力点是什么?

  廖定海:我们的战略定位,是做“北斗+精准位置服务”的领导者。不仅要做好精准位置服务和装备,还要往下游延伸,做时空数据。时空数据在5G这个庞大的信息流中非常重要,这是由时间、空间、位置等信息形成的数据生态链。

  以前我们重点是在做装备、技术布局,后来发现下游延伸应用空间很大。所以我们做产业布局时,在下游布局上增加了力度,收购了一些做地理信息、智慧城市等方向的企业,也在布局做一些未来智能化、智能应用的方向,比如自动驾驶等方面。

  北京商报:公司对于北斗系统的应用主要在哪些方面?

  廖定海:今年5月中海达助力珠峰测量,就是北斗系统的一个具体的应用。在珠峰上这么恶劣的环境条件下,观测的设备全部自主国产化。以前是用GPS,现在是用北斗,这个更有意义。未来,中海达将构建时空大数据生态链,不断巩固北斗+精准位置应用解决方案领导地位。

  北京商报:对导航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怎样的打算?

  廖定海:未来产业的新生态,就是把我们做的北斗精准位置服务加载上去。以前是在专业领域应用,未来进一步把卫星导航、精准位置服务更加往大众应用延伸和拓展。比如怎么让成本降低,体积更小巧,可以用到自动驾驶车、物流车、机器人上面。

  另一方面是向大的解决方案走,尤其是国家的大的解决方案。现在我们技术很齐备。精准位置定位、三维激光、海洋声呐、室内定位等技术都具备,但如何去为国家的某些领域做解决方案和服务,或者将来为企业为国家服务,这是我们未来要去往下游延伸的新方向。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