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疫苗冷链概念板块龙头股,英特集团已经七连板,近7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近一倍,市值新增30多亿元,最新市值达62亿元。但公司在公告中披露称,公司的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业务在手订单仅5万元。本栏认为这很难撑起新增的30亿元市值,概念恶炒之后公司股价终会归于平静。
俗话说得好,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未来,但是这也要辩证地看待。对于英特集团来说,因为冷链物流概念,5万元的订单就撑起了30多亿元的新增市值,怎么看也有些夸张。如果按照20倍的市盈率计算,30亿元的新增市值需要每年有1.5亿元的净利润。即便英特集团的冷链物流成本为0,那么它的业务也需要扩张3000倍,才能跟上股价的上涨。
而且,在研发出新冠疫苗之后,投资者也要思考一个问题,疫苗的配送是否能够持续20年?所以本栏说,表面看起来规模庞大的疫苗配送业务,其实总的蛋糕并不会特别大。更何况真正分到英特集团身上的有多少,甚至有没有,都是未知数。如果只分到一小部分,那么30亿元的新增市值,显然不切实际。
所以本栏认为,英特集团这30多亿元的新增市值里面,已经存在很大的泡沫。未来一旦主力资金出逃,这些虚增的市值都有价值回归的风险。
当然,近期遭遇热炒的冷链物流概念股中,不仅英特集团一家出现了泡沫,本栏近期也曾说过,前期的问题股獐子岛,也因为冷链物流概念股价高企,积累了较大的投资风险。其后獐子岛走势明显逊色于英特集团,不排除主力资金已经有出逃的可能。
英特集团虽然是冷链物流概念股中的“领头羊”,但并非不会遇到大资金撤退,投资者在参与其中的概念炒作时,也要充分意识到其中的投资风险。
事实上,多数中小投资者在遇到热门概念的时候,往往并不会深入研究相关公司的收益程度以及公司的内在价值。相当一大批股票因为这次新冠疫情而出现了短期业绩大幅增长的情况,然后投资者就采用市盈率的计算方法来衡量股价,这都是不科学的。历史上周期股的炒作也曾经红极一时,当周期股达到周期峰值的时候,它们的市盈率甚至不足10倍,看起来特别具备投资价值。但是当出现周期性回落的时候,这些低市盈率股票的业绩下滑非常迅速,部分股票还出现了业绩亏损,结果低市盈率买入股票的投资者被深度套牢。
同样的道理,随着疫情的过去,疫情概念股的业绩可能会出现逐步回落的情形,尤其是对于那些仅仅局限于概念炒作,连业绩都没有释放出来的概念股而言,投资风险更是非常巨大。
实际上,价值投资的观点不是静态的,不能只看到已经实现的每股收益以及预期中的每股收益,投资者要关注预期的变化,只有先别人半步才能看到真正的价值。当然,每年稳定分红的超级大蓝筹股也是值得投资的,在股市术语中,这样的公司叫做“现金奶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