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带&文旅融合新故事
定位:努力讲好遗址故事
传播:打造日常生活的“好故事”
引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保护与传承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08月04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定位:努力讲好遗址故事

  沈望舒 |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北京大运河文化带的发展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从自身拥有的优势下手布局。

  纵观运河文化可以发现,它实际贯穿了国内多个省市,而将北京的大运河文化带与南方等城市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由于南方的运河一直在延续着此前的作用,尤其是江浙地区的运河文化,处于一种活体状态,由此衍生了周边的商铺以及美食等,与人们现在的生活紧密相关,带来了消费和贸易,是实实在在的文化,有着持续的底蕴。而北京的大运河文化带更多的是处于一种遗址状态,曾经的漕运作用已经不复存在,因此在动力机制以及活力等方面,与南方存在差距。

  基于以上原因,北京的大运河文化带在发展过程中,不应以己之短拼人之长,而是要找到自己的优势。而观察北京段的大运河可以发现,河道经由通州一直延续至皇城脚下,同时北京作为大国首都以及全国文化中心,拥有着皇城文化、红色文化、长城文化,因此要合理运用自身的优势去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并用历史文化的影子引出当代文明的光辉,这将会吸引国内外各方的优秀项目,进一步增加北京大运河文化带的魅力、自信与吸引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