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左手防疫情、右手保复产”的小微企业艰难时刻,作为稳定市场的“定海神针”,保险业及时发挥自身风险管理专长,在防灾减灾、稳定经营、资金融通等方面创新保障服务,为小微企业筑造防风险“堤坝”、打通资金难“梗阻”,同时事先干预,帮助小微企业识别风险,设置“隔离带”。
“组合险”给企业吃定心丸
今年2月初,在疫情冲击下,经济车轮突然受阻,小微企业生存举步维艰。为保障国计民生和前线抗疫物资供应,多家保险公司推出复工复产“组合险”,为缓解小微企业燃眉之急,上线了免费赠险扩责、专属产品、缓交保费举措……
北京商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月7日至今,平安产险共为全国50万家小微企业无偿提供员工专项保险保障,单个企业保额最高可达100万元,帮助减少企业后顾之忧,推动员工尽快返岗复工;同时,还创新推出“平安乐业福(复业保)”产品,提供因新冠肺炎确诊导致的停业损失保障。截至7月20日,参保企业累计16.1万家,总保额超600亿元。
在疫情期间,中华财险也推出“复工综合险”,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华财险复工保险共承保1697笔,涉及16个省市自治区,累计责任限额7.09亿元;今年5月,该公司再次设计组合产品,推出了“复工无忧”小微商户保险方案。太平财险推出复工复产综合保险业务,同时,上线雇主责任险“关爱方案”等。
而在延期续保方面,截至目前,平安产险共计为2939家小微企业客户提供服务,完成缓交保单共计3372笔,缓交保费总额2536万元,累计为小微企业提供保障额度200.8亿元;太平财险为2600家企业提供延期服务,减免保费约150万元;中华财险免费延期续保客户超过600笔,缓交保费总额约100万元。
保险业种种努力对各行业风险布下“天罗地网”,为小微企业筑造了安全的“避风港”。对此,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专家朱少杰建议,险企在助力小微企业方面,可以开发菜单式、组合类的保险产品,满足小微企业个性化的风险管理需求,既能降低承保成本,又能实现风险承保的一站式服务。
信保担保求解融资难
资金链是企业的“生命线”。然而,一直以来,融资难、融资贵成众多小微企业发展的“拦路虎”。为此,保险业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为小微企业打通融资“梗阻”。
如何让银行或者其他借贷平台放心地把钱贷给更多有前景、缺资金的小微企业?答案便是信用保证保险——该险种正在成为小微企业融资增信的“利器”,解决不同小微企业群体的融资需求。
近日,位于苏州的江苏华系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系医疗器械”)获得了500万元的融资授信支持,不仅稳住了企业的生产供应,也维护了供应链的稳定。而这背后,是太平产险主动通过信保贷存量客户名单筛选。
华系医疗器械参与火神山医院建设,积极筹备内镜清洗工作站生产供货。太平产险了解到企业目前因订单增加有增加融资需求,在去年获得授信200万元基础上,此次预增加授信额度至500万元。这一举措,为华系医疗器械支援前线打通了“任督二脉”。
除此之外,针对传统银行对大量中低端小微企业覆盖不足问题,平安产险创新推出了“银行+保险”模式。在这个新的模式中,由于保险公司对最终的损失负责,银行的风险容忍度得以提升,更多的中低端小微企业能够通过该模式获取贷款;无独有偶,今年以来,众惠相互与建设银行四川分行联合推出了“递件即贷”和“签约即贷”两项产品,通过极具性价比的方式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服务,大大降低其融资成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表示,信保业务一般是针对具体债项、事项发挥增信功能,能助力小微企业融资,具体的办理形态很多,如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助学贷款保证保险、农业保险保单质押、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保证保险、农户土地流转收益保证保险、农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保证保险等。
此外,保险业除了通过保险产品打通小微企业“资金链”外,还不断拓宽直接与间接投资民营、小微企业的渠道,送去“甘霖”。如多次鼓励险企增持民营、小微优质企业股份,为其化解风险,提升其经营可持续性等。
“事先防损”助力企业风控
急小微企业之所急,想小微企业之所想。伴随着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不少险企提供的“心贴心”服务也从“事后减损”前置到“事先防损”上。
“无单盼有单”“有单不敢接”,全球疫情的持续发展,增加了海外市场风险和海外买家资信的不确定性,渠道有限的小微出口企业较难获取海外买方的真实信息。为此,中国信保及时出招,上线“小微资信红绿灯”。
“小微资信红绿灯”是一款移动端海外买方交易风险简易识别查询工具,对于用户查询的海外买家,其交易风险预评估结果以交通红绿黄灯的形式直观予以呈现。北京商报记者关注中国信保小微企业服务公众号,点击页面下方的“红绿灯”,从查询到亮灯结果呈现,只需要短短几秒,而且查询无需付费。
中国信保“小微资信红绿灯”仅是保险业助力企业管控风险的一个缩影。疫情期间,平安产险还对所有企业免费开放了“安责险风控云平台”,利用平台四大功能,全方位助力企业风险管控,如安全微课、安全工具包、信息动态实时更新、线上专家库。
在王向楠看来,信保业务风险的人为性较强、信息不对称较严重,险企借助大数据风控技术来判断风险的真实情况、发现事故苗头、降低承保损失。
朱少杰也表示,保险公司需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精准设计满足小微企业保障需求的保险产品,扩大承保规模,便于大数定律发挥功效。同时,利用好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赋能保险业务创新,降低业务运作成本,提高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风险追踪监控能力。
此外,对于信保业务始终处于高赔付、难盈利的窘境,在众惠相互信用保证险事业部负责人朱海涛看来,痛点在于传统风控技术无法有效防范。而相互保险模式自带的社交、圈子属性,对信用风险和欺诈具有天然的削减与遏制作用,再结合日益成熟的大数据征信、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技术,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北京商报记者 陈婷婷 刘宇阳 实习生 周菡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