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乘风冬奥 “钢城”寻变
2020年08月07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景山:乘风冬奥 “钢城”寻变

  近年来,石景山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二三产业占比实现了从2010年的7:3到现在2:8的转变。
 

  石景山的过往,是在钢水高炉中淬炼出来的。

  长安街西线尽头的大红门背后,曾是闻名全国的钢铁基地——首都钢铁厂。如今百年已过,大红门外的世界改头换面,门里的钢筋铁骨像是被冻结在城市的时间轴上,石景山区新旧两代光景在这里折叠交汇。

  随着冬奥临近,石景山区借势转型。乘风冰雪经济,冬奥、文化、生态等新名词被钉入发展轨道。从提出“1+3+1”高精尖产业结构到出台“2+N”政策体系,这个被称为首都钢铁心脏的城区,正编写关于自我重塑的改革新章。

  而石景山的下一个百年,也将从叩开冬奥会冰雪之门开始。

  · 打铁遇上冰雪 ·

  酷暑里的石景山区广宁街道,却在着手铺就另一个季节的故事。去年5月11日,在北京2022冬奥会倒计时1000天之际,距离北京冬奥组委最近的广宁街道高井路社区成为北京第一个被授牌的“冬奥社区”。这里将启动冬奥社区文化广场和冬奥主题的文化中心建设,其中,冬奥社区文化广场将于年底改造完成对外开放。

  而距离“冬奥社区”车程只有十分钟的首钢,则与冬奥有着更深的缘分。坐拥8.63平方公里,总建筑规模1060万平方米,首钢老厂区成了时下北京市城六区里唯一能大规模、联片开发的地界。如何重新规划这片空间,考验着城市管理的智慧,也关系着石景山下一步怎么走。

  2012年,北京市完成《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4年,首钢就园区的发展定位、资源保护、空间形象、建设模式和起步区示范开展工作,将织补城市、海绵城市、城市复兴等理念运用到规划中。规划方案公示后,不少市民强烈建议,原貌保存石景山高炉等工业遗址。随后,前述意见全部被采纳。

  2022年,冬奥会将联合张家口共同举办。巧的是,从石景山区新首钢园出发,通过西线五环、六环去往延庆和张家口都更加方便,与冬奥会比赛场馆距离也更近,带动首钢老厂区产业转型可谓“一石二鸟”。随后,新首钢园承接下北京冬奥组委会驻地、冬奥会滑雪大跳台比赛场地和国家冬训中心。自此,石景山区也将命运交付给另一个季节。

  新首钢总建筑规模约1060万平方米,分为北、南、东南三个片区。片区总体包含工业遗产文化创意区、核心商务区、高端产业拓展区、综合配套区、总部服务区的5个功能区。目前北区利用老工业厂房改建的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冰球冬奥训练场馆“四块冰”已全面建成。

  · 前所未有的变身 ·

  石景山区每一次“新纪元”的开立,有天时地利,更有经年累月的寸积铢累做底。“每一块钢铁里,都藏着一个国家兴衰的秘密。”作为首都的钢铁心脏,从抗日战争侵略者占厂炼铁,北平解放后恢复生产到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度停产,历经九死一生,首钢终于1978年跻身国内八大重点钢铁企业。彼时,首钢钢产量为179万吨。到1994年,这一数据已扩大至824万吨,位列全国第一。

  “虽然首钢一直在加强环境改善,但北京地区自然形成的大气污染本底值很高,环境容量非常有限,不再适合继续发展钢铁冶炼工业。”首钢环境保护部部长姜林曾感叹。

  而与此同时进行的,还有“绿色奥运”的悄然临近。想要达到举办奥运会要求的二级标准,全市每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允许100微克。彼时,北京每立方米基础值已接近70微克,排放空间只有每立方米30微克,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所允许的排放总量为3.3万-4万吨/年,但北京市实际排放总量为每年11万吨。

  2005年早春,首钢迎改。国家发改委回复批示,同意首钢减产、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方案。同年6月,炼铁厂5号高炉正式熄火,首钢逐步迁往河北曹妃甸。双方提出推进产业升级协作、加强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引导石景山区非首都功能产业向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转移。

  根据发改委批复的截止日期,2010年12月16日至21日18时,首钢1号高炉全面熄灭;次日,厂区产出最后一炉铁水,首钢全面停产。彼时,首钢生产部部长、停产总指挥李岩表示,“如此规模的钢铁企业停产,在国内外都是前所未有的”。

  “十里钢城”求新之路启航,石景山走向命运迭代的十字路口,冬奥、文化、生态等成为下一个世纪石景山区的新注脚。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